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房地产经济论文

中国保障性住房制度问题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导论第11-21页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1-12页
 二、研究相关动态第12-18页
 三、主要内容与方法第18-19页
 四、创新点与不足第19-21页
第一章 保障性住房相关理论综述第21-34页
 第一节 保障性住房概述第21-23页
  一、保障性住房的概念第21-22页
  二、保障性住房和社会保障的关系第22-23页
 第二节 保障性住房的理论依据第23-34页
  一、市场失灵理论第23-27页
  二、政府干预理论第27-29页
  三、公共产品理论第29-31页
  四、社会保障理论第31-34页
第二章 保障性住房的产生和发展第34-49页
 第一节 保障性住房的产生第34-36页
  一、美国住房保障制度建立的背景第34-36页
  二、保障性住房在西方产生的根本原因——土地和资本的双重私有制第36页
 第二节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国际经验借鉴第36-43页
  一、美国模式第37-39页
  二、德国模式第39-40页
  三、新加坡模式第40-42页
  四、中国香港模式第42-43页
 第三节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发展历程第43-47页
  一、我国保障性住房的产生及发展第43-46页
  二、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发展现状第46-47页
 第四节 搞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意义第47-49页
  一、泛保障性住房概念第48页
  二、以泛保障性住房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第48-49页
第三章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49-70页
 第一节 现阶段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第49-64页
  一、定价机制不合理第50-52页
  二、保障性住房分配不公,成为特定人群的“灰色福利”第52-54页
  三、保障性住房建设速度明显落后于商品房第54-58页
  四、承建方式不合理第58-60页
  五、保障房建设资金支持不足第60-61页
  六、被保障对象的确认存在歧视第61-64页
 第二节 造成保障性住房建设现有问题的原因第64-70页
  一、地方政府难以根除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第64-66页
  二、政策自上而下,缺乏可行性和具体性第66-68页
  三、政府官员对待保障性住房存在认识偏差第68-70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的建议第70-97页
 第一节 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组织架构第70-84页
  一、目标体系的确定第70-71页
  二、项目体系的设计第71-73页
  三、保障对象的确认第73-74页
  四、定价机制规范化第74页
  五、准入制度严格化第74-76页
  六、健全保障性住房退出机制第76-77页
  七、保证土地供应第77-80页
  八、筹资模式的选择第80-84页
  九、引导国在企业更多地参与到保障房建设中第84页
 第二节 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管理第84-90页
  一、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第85-87页
  二 、保障性住房制度建设中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的分工第87-89页
  三、保障性住房制度的适度水平第89-90页
 第三节 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法律体系第90-97页
  一、保障性住房制度的立法原则第91-92页
  二、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法律体系第92-93页
  三、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法律内容和形式第93-97页
结语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03-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资源和环境约束下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的道路选择
下一篇:“城中村”改造中的土地权利关系研究--以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南流寺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