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生产管理论文--企业技术管理论文

基于合作研发成员风险态度的激励机制研究

1. 引言第1-16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7-8页
  1.1.1 研究背景第7页
  1.1.2 问题界定第7-8页
 1.2 文献综述第8-13页
  1.2.1 合作研发的界定第8-9页
  1.2.2 合作研发的动因第9-10页
  1.2.3 合作研发的风险第10-12页
  1.2.4 委托-代理理论第12-13页
 1.3 论文分析框架与结构第13-16页
  1.3.1 分析框架第13-15页
  1.3.2 论文结构第15-16页
2. 合作研发成员行为分析第16-26页
 2.1 合作研发成员的逆向选择问题第16-20页
  2.1.1 伙伴选择第16-18页
  2.1.2 逆向选择的危害第18-19页
  2.1.3 产生逆向选择的原因第19-20页
 2.2 合作研发成员的道德风险问题第20-23页
  2.2.1 道德风险的决定因素第20-21页
  2.2.2 道德风险的表现第21-22页
  2.2.3 成员进行道德风险的原因第22-23页
 2.3 合作研发博弈分析第23-26页
3. 合作研发成员的风险态度分析第26-39页
 3.1 合作研发成员的风险态度第26-28页
 3.2 不同风险态度成员的激励模型第28-33页
  3.2.1 风险中性成员的激励模型第30-31页
  3.2.2 风险规避成员的激励模型第31-32页
  3.2.3 激励合同分析第32-33页
 3.3 合作研发成员的风险态度变化第33-36页
  3.3.1 合作研发成员的损失规避第33-35页
  3.3.2 合作研发成员风险态度的决定因素第35-36页
 3.4 风险态度对合作研发成员行为的影响第36-39页
  3.4.1 风险规避成员对合作研发的影响第36-37页
  3.4.2 风险中性成员对合作研发的影响第37页
  3.4.3 风险偏好成员对合作研发的影响第37-38页
  3.4.4 成员风险态度变化对合作研发的影响第38-39页
4. 合作研发成员动态激励机制研究第39-50页
 4.1 合作研发采用动态合同的原因第39-42页
  4.1.1 成员的有限理性第39-40页
  4.1.2 成员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第40-41页
  4.1.3 交易成本第41-42页
 4.2 合作研发动态合同的运行机制第42-45页
 4.3 合作研发动态合同的内容第45-47页
  4.3.1 动态检查机制第45页
  4.3.2 激励机制第45-46页
  4.3.3 利益分配与风险分担机制第46页
  4.3.4 清算机制第46-47页
 4.4 动态合同在合作研发中的作用第47-50页
  4.4.1 动态合同对逆向选择的解决第47-48页
  4.4.2 动态合同对道德风险的解决第48页
  4.4.3 动态合同对成员风险态度不确定性的解决第48-50页
5. 结论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致谢第54-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55-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技术转移的企业技术能力增长模式研究
下一篇:中小装配型制造企业的竞争力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