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船破损稳性及扶正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绪论 | 第8-11页 |
1.1 选题的意义及工程背景 | 第8页 |
1.2 船舶稳性目前研究概况 | 第8-11页 |
2 舰船完整稳性 | 第11-27页 |
2.1 舰船的初稳性 | 第11-14页 |
2.1.1 舰船平衡位置稳定性判断 | 第11-12页 |
2.1.2 影响舰船初稳性的因素 | 第12-14页 |
2.2 舰船的大角稳性 | 第14-23页 |
2.2.1 静稳性曲线的计算方法 | 第15-17页 |
2.2.2 影响舰船大角稳性的因素 | 第17-22页 |
2.2.3 初稳性与大角稳性的关系 | 第22-23页 |
2.3 实例计算 | 第23-26页 |
2.4 提高舰船稳性的方法 | 第26-27页 |
3 舰船破损稳性 | 第27-44页 |
3.1 淹水舱的分类及舰船破损后的基本状态 | 第27-32页 |
3.1.1 淹水舱分类 | 第27-28页 |
3.1.2 舰船淹水后出现的五种基本状态 | 第28-30页 |
3.1.3 破舱稳性衡准计算方法 | 第30-31页 |
3.1.4 破损舰船典型的静稳性曲线 | 第31-32页 |
3.2 舰船破损后初稳性计算 | 第32-36页 |
3.3 舰船破损后大角稳性的计算 | 第36-40页 |
3.3.1 破损舱室进水后静稳性曲线的计算 | 第36-38页 |
3.3.2 部分进水舱室对静稳性曲线的修正计算 | 第38-40页 |
3.4 实例计算 | 第40-43页 |
3.5 小结 | 第43-44页 |
4 舰船破损后的扶正措施 | 第44-66页 |
4.1 舰船破损后抗沉对策 | 第44-46页 |
4.1.1 全面掌握与破损有关的信息 | 第44-45页 |
4.1.2 限制水漫延 | 第45-46页 |
4.1.3 恢复稳性 | 第46页 |
4.2 舰船负初稳性的处理方法 | 第46-52页 |
4.2.1 舰船负初稳性的判断 | 第46-50页 |
4.2.2 负初稳性舰船的扶正 | 第50-52页 |
4.3 破损舰船的扶正 | 第52-60页 |
4.3.1 扶正破损舰船的方法 | 第52-57页 |
4.3.2 扶正破损舰船平衡措施 | 第57-60页 |
4.4 实例计算 | 第60-65页 |
4.5 小结 | 第65-66页 |
5 舰船扶正系统 | 第66-76页 |
5.1 用户登录 | 第66-68页 |
5.2 完整稳性计算 | 第68-70页 |
5.3 破损稳性计算 | 第70-71页 |
5.4 舰船扶正 | 第71-73页 |
5.5 舰船扶正仿真 | 第73-7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76-77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