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研究现状与立项依据 | 第12-26页 |
·核桃研究进展 | 第12-23页 |
·核桃形态学特征与核桃分类学研究 | 第12-14页 |
·适生分布与引种研究 | 第14-15页 |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研究 | 第15-16页 |
·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 第16-18页 |
·分子遗传学研究 | 第18-22页 |
·良种选育技术 | 第22-23页 |
·核桃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第二章 核桃资源表型与核桃品质变异研究 | 第26-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6-30页 |
·材料的选择 | 第26-27页 |
·调查方法和内容 | 第27-29页 |
·实验仪器和试剂 | 第29页 |
·数据分析 | 第29-3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0-46页 |
·形态学特性的地理变异 | 第30-35页 |
·核桃经济性状与营养品质的地理差异 | 第35-46页 |
·小结 | 第46-48页 |
·核桃表型的多样性研究 | 第46-47页 |
·核桃品质多样性研究 | 第47页 |
·核桃品质与土壤相关分析 | 第47-48页 |
第三章 核桃组(Sect. Juglans)种质资源亲缘关系及遗传多样性的 SSR 分析 | 第48-6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5页 |
·材料 | 第49-51页 |
·方法 | 第51-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60页 |
·SSR 位点的多态性分析 | 第55-56页 |
·核桃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56-57页 |
·聚类分析 | 第57-60页 |
·小结 | 第60-64页 |
第四章 核桃抗寒生理的多样性研究 | 第64-81页 |
·材料及方法 | 第64-67页 |
·试验地自然概况与建园设计 | 第64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4-65页 |
·测定方法 | 第65-6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7-79页 |
·洛南试验点降温的温度变化 | 第67页 |
·降温过程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动态变化 | 第67-69页 |
·降温过程中叶片调节物质变化 | 第69-71页 |
·降温过程核桃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71-72页 |
·降温过程中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动态变化 | 第72-78页 |
·降温生理的综合评定 | 第78-79页 |
·小结 | 第79-81页 |
第五章 核桃地理类型的评价与选择研究 | 第81-109页 |
·地理类型与试验地概况 | 第81-84页 |
·核桃种质资源收集 | 第81-83页 |
·核桃类型试验地概况 | 第83-8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4-85页 |
·试验材料与设计 | 第84页 |
·调查内容 | 第84-85页 |
·研究方法 | 第8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5-105页 |
·生长性状的变异分析 | 第85-92页 |
·核桃生理指标的变异分析 | 第92-98页 |
·遗传效应分析 | 第98-99页 |
·核桃的抗性分析与评价 | 第99-103页 |
·核桃多性状综合评价 | 第103-105页 |
·小结 | 第105-109页 |
·生长性状分析 | 第105-106页 |
·叶片特性分析 | 第106-107页 |
·遗传参数分析 | 第107页 |
·多性状主成分分析 | 第107-109页 |
第六章 讨论与建议 | 第109-112页 |
·讨论 | 第109-110页 |
·核桃种质资源的保护 | 第109页 |
·核桃种质资源的表型和分子遗传变异 | 第109-110页 |
·核桃生长生理生态特性的地理变异 | 第110页 |
·核桃地理类型、单株的选择 | 第110页 |
·建议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9页 |
致谢 | 第119-120页 |
作者简介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