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4页 |
临床研究 | 第14-23页 |
一、病例选择 | 第14-16页 |
(一) 诊断标准 | 第14-15页 |
(二) 病例选择标准 | 第15-16页 |
二、临床资料 | 第16-17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一) 临床观察路线 | 第17页 |
(二) 观察指标及方法 | 第17-18页 |
(三) 材料总结及统计学处理 | 第18页 |
四、研究结果 | 第18-23页 |
(一) 血管内皮功能与《五志测量问卷》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 第18-20页 |
(二) 血管内皮功能与EPQ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 第20-23页 |
讨论 | 第23-33页 |
一、中医对CHD病因病机的概述 | 第23-24页 |
二、现代医学对CHD发病机制的概述 | 第24页 |
三、情志、个性特征与CHD相关性研究 | 第24-27页 |
(一) 中医情志理论与CHD | 第25页 |
(二) 心理社会因素、个性特征与CHD | 第25-27页 |
四、血管内皮功能与CHD相关性研究 | 第27-29页 |
(一) VEC及其功能障碍 | 第27-28页 |
(二) ET、NO及其相互关系 | 第28-29页 |
(三) TXB_2、6-keto-PGF_(1α)及其相互关系 | 第29页 |
五、情志心理因素与血管内皮关系的研究概况 | 第29-30页 |
六、临床研究分析 | 第30-33页 |
(一) 血管内皮功能与《五志测量问卷》的相关性分析 | 第30-31页 |
(二) 血管内皮功能与EPQ的相关性分析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综述 | 第38-43页 |
附录 | 第43-54页 |
附录一 五志测量问卷 | 第43-48页 |
附录二 艾森克人格问卷 | 第48-52页 |
附录三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