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1 绪论 | 第11-14页 |
1.1 引言 | 第11页 |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3 监控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2页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2 基于网络的远程监控技术 | 第14-27页 |
2.1 远程监控技术的原理 | 第14-15页 |
2.2 远程监控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15-19页 |
2.2.1 C/S结构 | 第15-17页 |
2.2.2 B/S结构 | 第17-18页 |
2.2.3 两种结构的比较 | 第18-19页 |
2.3 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的集成技术的研究 | 第19-24页 |
2.3.1 典型的控制网络分析 | 第20-22页 |
2.3.2 控制网络与信息网络的集成技术 | 第22-23页 |
2.3.3 网络集成技术在泵站远程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2.4 监控系统组态软件选择 | 第24-27页 |
2.4.1 组态软件简介 | 第24-25页 |
2.4.2 iFIX组态软件的结构和特点 | 第25-27页 |
3 基于iFIx的远程监控系统的数据交互技术 | 第27-37页 |
3.1 iFIX终端服务在远程数据交互中的应用 | 第28-30页 |
3.1.1 iFIX终端服务器简介 | 第28-29页 |
3.1.2 iFIX的终端服务的功能特点 | 第29页 |
3.1.3 iFIX终端服务器的工作原理 | 第29-30页 |
3.1.4 iFIX的终端服务在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 第30页 |
3.2 iFIX实时数据库与关系数据库数据交互技术 | 第30-31页 |
3.2.1 iFIX数据库简介 | 第30-31页 |
3.2.2 iFIX数据库与关系数据库的数据通信研究 | 第31页 |
3.3 iFIX实时数据库与现场设备的数据交互技术 | 第31-37页 |
3.3.1 微机保护与iFIX实时库的数据交互技术 | 第31-33页 |
3.3.2 电度表与iFIX实时库的数据交互技术 | 第33-34页 |
3.3.3 PLC与iFIX实时库的数据交互技术 | 第34-37页 |
4 系统分析与设计 | 第37-55页 |
4.1 系统的设计原则 | 第37-38页 |
4.2 灌区泵站的组成特点 | 第38页 |
4.3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第38-39页 |
4.4 系统方案设计 | 第39-47页 |
4.4.1 系统的层次结构分析 | 第39-41页 |
4.4.2 系统的拓扑结构 | 第41-42页 |
4.4.3 泵站监控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 第42-47页 |
4.5 控制系统设计 | 第47-51页 |
4.5.1 机组运行控制系统 | 第47-48页 |
4.5.2 机组冷却控制系统 | 第48-50页 |
4.5.3 清污机控制系统 | 第50-51页 |
4.5.4 排水控制系统 | 第51页 |
4.5.5 闸门控制系统 | 第51页 |
4.6 监测系统设计 | 第51-53页 |
4.6.1 泵站流量监测系统 | 第51-52页 |
4.6.2 变电站监测系统 | 第52页 |
4.6.3 机组运行状态监测与设备诊断系统 | 第52-53页 |
4.7 监控系统容错性设计 | 第53页 |
4.8 监控系统网络安全设计 | 第53-55页 |
5 系统实现 | 第55-68页 |
5.1 监控系统通信程序开发 | 第55-61页 |
5.1.1 微机保护通信程序开发 | 第56-60页 |
5.1.2 智能电度表通信程序开发 | 第60-61页 |
5.2 机组优化调度研究 | 第61-68页 |
5.2.1 动态规划法 | 第62-63页 |
5.2.2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63-65页 |
5.2.3 模型的求解 | 第65页 |
5.2.4 其他影响机组优化调度的因素考虑 | 第65-68页 |
6 结束语 | 第68-70页 |
6.1 总结 | 第68-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在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