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杨凌城市化进程中的城中村问题研究

1 绪论第1-16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1.2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11-13页
  1.2.1 杨凌城中村问题的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2 研究城中村改造的意义第12-13页
 1.3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第13-16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2 研究的框架与主要内容第14-16页
2 城中村问题研究综述第16-32页
 2.1 城中村问题研究涉及的概念第16-20页
 2.2 城中村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第20-22页
  2.2.1 二元管理体制第20页
  2.2.2 公共需要与个人需要第20-21页
  2.2.3 人口增多与土地减少第21-22页
 2.3 城中村改造的必然性第22-23页
 2.4 国内外城中村改造研究现状第23-28页
  2.4.1 国外城中村改造研究现状第23-27页
  2.4.2 国内城中村改造研究现状第27-28页
 2.5 城中村改造理论第28-32页
  2.5.1 城中村生命周期第28-29页
  2.5.2 城中村改造理论第29-32页
3 杨凌城中村现状分析第32-43页
 3.1 杨凌城中村现状及成因分析第32-36页
  3.1.1 杨凌城中村的现状第32-34页
  3.1.2 杨凌城中村的类型第34-36页
 3.2 杨凌城中村现象的特征及影响第36-42页
  3.2.1 经济特征第36-40页
  3.2.2 社会文化特征第40-41页
  3.2.3 物质形态特征第41-42页
 3.3 小结第42-43页
4 杨凌城中村改造目标与模式研究第43-56页
 4.1 杨凌城中村改造目标第43-45页
  4.1.1 城中村改造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第43-44页
  4.1.2 加强村民安置小区设计规划和管理第44页
  4.1.3 加快劳动力转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第44页
  4.1.4 继承与发展传统,借市场之力推动社区建设第44-45页
 4.2 城中村改造的模式第45-50页
  4.2.1 政府主导型第45-46页
  4.2.2 村集体主导型第46-48页
  4.2.3 开发商主导型第48-50页
 4.3 杨凌城中村改造模式建议第50-53页
 4.4 杨凌城中村改造存在的突出问题第53-54页
  4.4.1 城中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第53-54页
  4.4.2 城中村改造资金第54页
 4.5 小结第54-56页
5 杨凌城中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第56-80页
 5.1 杨凌城中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第56-61页
  5.1.1 富余劳动力比重大,文化素质低,女性未就业比例高第56-58页
  5.1.2 己转移劳动力主要从事一般性劳务第58-59页
  5.1.3 已转移劳动力收入不稳定第59-60页
  5.1.4 杨凌城市向城中村劳动力提供的就业机会相应有限第60页
  5.1.5 劳动力转移缺乏政策规范第60-61页
 5.2 完全失地劳动力转移第61页
 5.3 部分失地劳动力转移第61-66页
  5.3.1 刘易斯-费-拉尼斯人口流动模型第62-64页
  5.3.2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第64页
  5.3.3 杨凌城中村部分失地劳动力转移模型第64-66页
 5.4 杨凌富余劳动力就业分析第66-71页
  5.4.1 实施城乡统筹就业的意义第66页
  5.4.2 城乡统筹就业的总效益模型第66-68页
  5.4.3 城乡统筹就业的效应分析第68-71页
 5.5 杨凌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与建议第71-78页
  5.5.1 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城市就业容量,加快城市化步伐第71-73页
  5.5.2 加强富余劳动力素质教育第73-75页
  5.5.3 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推进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第75-78页
 5.6 小结第78-80页
6 杨凌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问题研究第80-95页
 6.1 杨凌城市建设资金来源与取向第80-82页
  6.1.1 杨凌城市建设资金的来源第80-81页
  6.1.2 杨凌城市建设资金的三大取向第81-82页
 6.2 杨凌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思路第82-86页
  6.2.1 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战略措施第83-84页
  6.2.2 杨凌城中村改造融资应注意的问题第84-86页
 6.3 杨凌城中村改造项目融资方案第86-94页
  6.3.1 设立城中村改造专项基金第86-87页
  6.3.2 村集体和村民集体出资第87-89页
  6.3.3 实施BOT融资方案第89-94页
 6.4 小结第94-95页
7 结论第95-97页
致谢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2页
附录第102-103页
主要研究成果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SP+FPGA的多轴运动控制器的研究
下一篇:坐标投影作图法的计算机化及其在结构面和块体稳定分析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