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纳米材料研究及现状 | 第9-36页 |
1.1 引言 纳米材料——挑战性的物质科学 | 第9-10页 |
1.2 纳米材料的结构 | 第10-12页 |
1.2.1 纳米材料的结构 | 第10-11页 |
1.2.2 纳米材料的电子结构 | 第11-12页 |
1.3 纳米材料的性质及应用 | 第12-15页 |
1.3.1 纳米材料的特性 | 第12-14页 |
1.3.2 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14-15页 |
1.4 纳米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15-16页 |
1.5 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16-26页 |
1.5.1 常见方法及热溶法 | 第16-20页 |
1.5.2 模板方法制备纳米材料 | 第20-22页 |
1.5.2.1 硬模板 | 第20-21页 |
1.5.2.2 软模板 | 第21-22页 |
1.5.3 高分子软模板及超支化聚酯 | 第22-26页 |
1.5.3.1 高分子软模板 | 第22-23页 |
1.5.3.2 超支化聚酯性能与应用 | 第23-26页 |
1.6 研究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6.1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26-27页 |
1.6.2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意义 | 第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36页 |
2 实验部分 | 第36-41页 |
2.1 试剂和处理 | 第36-37页 |
2.2 测试与表征 | 第37-38页 |
2.3 超支化聚酯合成及 GMA接枝改性 | 第38-41页 |
2.3.1 超支化聚酯合成 | 第38-40页 |
2.3.2 GMA接枝改性超支化聚酯合成 | 第40-41页 |
3 超支化聚酯改型超细氧化锌粉体的表面研究 | 第41-49页 |
3.1 引言 | 第41-42页 |
3.2 实验部分片μ-ZnO | 第4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2-47页 |
3.3.1 超支化聚酯改性氧化锌体系稳定性 | 第42-44页 |
3.3.2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44页 |
3.3.3 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44-46页 |
3.3.4 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4 纳米银晶体的制备——超支化聚酯软模板的应用 | 第49-72页 |
4.1 引言 | 第49-50页 |
4.2 光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晶体制备方法 | 第50-60页 |
4.2.1 光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晶体 | 第50-51页 |
4.2.2 结果与讨论 | 第51-55页 |
4.2.2.1 光还原过程 | 第51-52页 |
4.2.2.2 粒子形态 | 第52-54页 |
4.2.2.3 Ag+浓度的影响 | 第54页 |
4.2.2.4 结晶性能 | 第54-55页 |
4.2.3 粒子形态 | 第55-57页 |
4.2.4 成分研究 | 第57-59页 |
4.2.5 超支化聚酯和助剂的作用 | 第59-60页 |
4.3 光还原、化学还原组合法制备纳米银晶体 | 第60-69页 |
4.3.1 制备方法 | 第60-61页 |
4.3.2 结果与讨论 | 第61-68页 |
4.3.2.1 UV-Vis研究光还原时间对种子的影响 | 第61-62页 |
4.3.2.2 TEM研究光还原时间对种子的影响 | 第62-64页 |
4.3.2.3 UV-Vis研究种子对化学还原产物的影响 | 第64-65页 |
4.3.2.4 TEM研究种子对化学还原产物的影响 | 第65-68页 |
4.3.3 收率研究 | 第68-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5 超支化聚酯—纳米银导电复合材料光固化初步研究 | 第72-82页 |
5.1 引言 | 第72-73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3-75页 |
5.2.1 样品制备 | 第74-75页 |
5.2.2 电性能测试 | 第75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5-80页 |
5.3.1 导电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75-80页 |
5.3.2 SEM形貌分析 | 第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2页 |
6 结束语及工作总结 | 第82-85页 |
结束语 | 第82页 |
工作结论 | 第82-85页 |
声明 | 第85-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附录 (Appendix) | 第88-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