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论文

中国西部生态脆弱区的空间格局及其现状研究

第1章 绪论第1-11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6-8页
 1.2 前人研究成果第8-10页
 1.3 本文研究目标、方法第10-11页
第2章 生态脆弱区的含义及其界定第11-13页
 2.1 脆弱生态环境的内涵第11-12页
 2.2 生态脆弱区的界定第12-13页
第3章 西部生态脆弱区的成因第13-24页
 3.1 自然因素第13-18页
 3.2 人为因素第18-24页
第4章 西部生态脆弱区的地理分布及脆弱成因第24-48页
 4.1 西北干旱区第31-35页
 4.2 西南山地区第35-39页
 4.3 西南石灰岩山地区第39-43页
 4.4 青藏高原区第43-48页
第5章 西部生态脆弱区的环境特征及其现状第48-64页
 5.1 西北干旱区第48-53页
 5.2 西南山地区第53-57页
 5.3 西南石灰岩山地区第57-60页
 5.4 青藏高原区第60-64页
第6章 西部生态脆弱区的经济特点第64-72页
 6.1 自然环境恶劣,资源开发难度较大,经济发展困难第65页
 6.2 生态环境恶化,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第65-66页
 6.3 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第66-67页
 6.4 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第67-68页
 6.5 产业结构不合理,生产方式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第68-69页
 6.6 人口增长过快,给经济发展带来更大压力第69-70页
 6.7 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广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第70-72页
第7章 结论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8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介绍第78-79页
声明第79-80页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杭州市城中村改造评价
下一篇:不确定性条件下供应链管理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