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7页 |
1 世界虎类现状 | 第9-13页 |
2 虎的保护 | 第13-14页 |
3 华南虎、东北虎和孟加拉虎在我国的现状 | 第14-17页 |
第一章 华南虎、东北虎、孟加拉虎的D-loop序列 | 第17-36页 |
1、材料和方法 | 第18-24页 |
1.1 材料来源和总 DNA提取 | 第20-21页 |
1.2 PCR扩增 | 第21页 |
1.3 产物的回收和连接 | 第21-22页 |
1.4 JM109高效感受态制备 | 第22-23页 |
1.5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23页 |
1.6 重组质粒的 PCR鉴定 | 第23-24页 |
1.7 重组子的序列测定 | 第24页 |
1.8 序列分析 | 第24页 |
2、结果 | 第24-27页 |
2.1 目的序列的扩增 | 第24-25页 |
2.2 重组克隆的鉴定 | 第25-26页 |
2.3 序列分析 | 第26-27页 |
3、讨论 | 第27-36页 |
第二章 虎(P .tigris)细胞核中线粒体序列(Numt)的发现及其应用 | 第36-4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7-39页 |
1.1 材料来源和总 DNA提取 | 第37-38页 |
1.2 线粒体的分离 | 第38页 |
1.3 线粒体 DNA的提取 | 第38页 |
1.4 PCR扩增 | 第38-39页 |
1.5 产物的回收和测序 | 第39页 |
1.6 序列分析及进化树 | 第39页 |
2 结果 | 第39-42页 |
2.1 目的序列的扩增 | 第39-40页 |
2.2 重组克隆的鉴定 | 第40页 |
2.3 序列分析 | 第40-41页 |
2.4 Blast软件搜索结果 | 第41页 |
2.5 系统进化树分析 | 第41-42页 |
3 讨论 | 第42-46页 |
3.1 似 D-loop的核中的线粒体序列(Numt)的发现 | 第42-43页 |
3.2 Numt的应用 | 第43-44页 |
3.3 估计 Numt的转移时间 | 第44-46页 |
第三章 华南虎、东北虎、孟加拉虎的ND5序列 | 第46-5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6-48页 |
1.1 材料和试剂 | 第46-47页 |
1.2 PCR扩增 | 第47页 |
1.3 产物的回收和测序 | 第47页 |
1.4 序列分析 | 第47-48页 |
2 结果 | 第48-50页 |
2.1 目的序列的扩增 | 第48页 |
2.2 重组克隆的鉴定 | 第48-49页 |
2.3 序列分析 | 第49-50页 |
3 讨论 | 第50-54页 |
第四章 华南虎、东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和苏门答腊虎的 Cyt b序列 | 第54-6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5-56页 |
1.1 材料和试剂 | 第55页 |
1.2 PCR扩增 | 第55-56页 |
1.3 产物的回收和测序 | 第56页 |
1.4 序列分析 | 第56页 |
2 结果 | 第56-59页 |
2.1 目的序列的扩增 | 第56-57页 |
2.2 重组克隆的鉴定 | 第57页 |
2.3 序列分析 | 第57-59页 |
3 讨论 | 第59-68页 |
第五章 华南虎、东北虎、孟加拉虎的16S rRNA序列 | 第68-7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8-69页 |
1.1 材料和试剂 | 第68页 |
1.2 PCR扩增 | 第68-69页 |
1.3 产物的回收和测序 | 第69页 |
1.4 序列分析 | 第69页 |
2 结果 | 第69-71页 |
2.1 目的序列的扩增 | 第69-70页 |
2.2 重组克隆的鉴定 | 第70-71页 |
2.3 序列分析 | 第71页 |
3 讨论 | 第71-76页 |
第六章 华南虎、东北虎、孟加拉虎的系统进化关系 | 第76-8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77-78页 |
1.1 材料来源和总 DNA提取 | 第77页 |
1.2 PCR扩增 | 第77-78页 |
1.3 产物的回收和测序 | 第78页 |
1.4 序列分析 | 第78页 |
2 结果 | 第78页 |
3 讨论 | 第78-84页 |
3.1 根据 Cytb、16S rRNA、NDS和 D-loop的系统进化树 | 第78-80页 |
3.2 D-loop,ND5,Cytb和16S rRNA在虎类研究中的适用性 | 第80-82页 |
3.3 华南虎、东北虎、孟加拉虎之间的进化关系探讨 | 第82-84页 |
综述 | 第84-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1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1-102页 |
声明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