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1 引言: | 第11-12页 |
| 2 材料和试剂 | 第12页 |
| ·材料 | 第12页 |
| ·试剂和仪器 | 第12页 |
| 3 方法 | 第12-19页 |
| ·血细胞的处理 | 第12-13页 |
| ·血凝活力的检测 | 第13页 |
| ·LCA的分离纯化 | 第13页 |
| ·粗品的制备 | 第13页 |
| ·DEAE-Sepharose FF阴离子交换柱层析纯化LCA | 第13页 |
| ·分子筛层析 | 第13页 |
| ·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13页 |
| ·LCA纯度鉴定 | 第13-14页 |
| ·Sephacryl S-200分子筛层析测定表观分子量 | 第14页 |
| ·凝集素基本理化性质检测 | 第14-15页 |
| ·糖抑制实验 | 第14页 |
| ·温度对LCA凝血活性的影响 | 第14页 |
| ·PH对LCA凝血活性的影响 | 第14页 |
| ·金属离子对LCA凝血活性的影响 | 第14-15页 |
| ·变性剂对LCA凝血活性的影响 | 第15页 |
| ·不同浓度盐酸胍对LCA凝血活性的影响 | 第15页 |
| ·不同浓度脲对LCA凝血活性的影响 | 第15页 |
| ·不同浓度SDS对LCA凝血活性的影响 | 第15页 |
| ·甘露聚糖对LCA凝血活性的影响 | 第15页 |
| ·LCA部分基团的化学修饰 | 第15-17页 |
| ·Trp的修饰与数目测定 | 第15-16页 |
| ·Tyr的修饰 | 第16页 |
| ·巯基的修饰 | 第16页 |
| ·羧基的修饰 | 第16-17页 |
| ·Ser/Thr的修饰 | 第17页 |
| ·二硫键修饰 | 第17页 |
| ·组氨酸残基修饰 | 第17页 |
| ·LCA的荧光光谱研究 | 第17-19页 |
| ·天然态的荧光光谱 | 第17页 |
| ·不同温度下荧光光谱 | 第17页 |
| ·不同pH下的荧光光谱 | 第17-18页 |
| ·色氨酸残基化学修饰后LCA的荧光光谱 | 第18页 |
| ·变性剂对LCA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18页 |
| ·盐酸胍对LCA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18页 |
| ·不同浓度脲对LCA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18页 |
| ·不同浓度SDS对LCA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18页 |
| ·不同浓度甘露聚糖对LCA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18页 |
| ·LCA的荧光淬灭研究 | 第18-19页 |
| ·KI对LCA荧光的淬灭作用 | 第18-19页 |
| ·丙烯酰胺对LCA的淬灭作用 | 第19页 |
| ·氯化铯对LCA的淬灭作用 | 第19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19-37页 |
| ·分离纯化、鉴定及分子量测定 | 第19-21页 |
| ·LCA的性质检测结果 | 第21-37页 |
| ·对血细胞凝集作用和糖抑制实验 | 第21页 |
| ·天然态LCA的内源荧光光谱 | 第21-22页 |
| ·LCA的耐热性测定 | 第22-23页 |
| ·LCA耐酸碱测定 | 第23-24页 |
| ·金属离子对LCA凝血活性和荧光的影响 | 第24-26页 |
| ·变性剂对LCA活性及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26-29页 |
| ·不同浓度脲 | 第26-27页 |
| ·不同浓度盐酸胍对LCA性质的影响 | 第27-28页 |
| ·不同浓度SDS对LCA性质的影响 | 第28-29页 |
| ·化学修饰结果 | 第29-32页 |
| ·色氨酸的修饰 | 第30页 |
| ·LCA的酪氨酸(Tyr)残基修饰 | 第30页 |
| ·LCA的二硫键和巯基修饰 | 第30-31页 |
| ·LCA的Asp/Glu残基修饰 | 第31页 |
| ·LCA的Ser/Thr残基修饰 | 第31-32页 |
| ·LCA的His残基修饰 | 第32页 |
| ·LCA荧光淬灭研究 | 第32-35页 |
| ·KI的淬灭 | 第32-33页 |
| ·丙烯酰胺的淬灭 | 第33-35页 |
| ·CsCl的淬灭 | 第35页 |
| ·甘露聚糖对LCA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35-37页 |
| 5.讨论: | 第37-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 综述:甘露糖结合植物凝集素研究进展 | 第44-78页 |
| 前言 | 第44-45页 |
| 1、单子叶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家族 | 第45-61页 |
| ·研究历史 | 第45-46页 |
| ·存在,分子结构,氨基酸序列 | 第46-49页 |
| ·存在及分布 | 第46-47页 |
| ·天然凝集素的分子结构 | 第47-49页 |
| ·结构,生物合成,翻译后修饰 | 第49-51页 |
| ·糖结合专一性 | 第51页 |
| ·凝集素相关蛋白的存在 | 第51-52页 |
| ·三维结构 | 第52-57页 |
| ·总的三维结构 | 第52-54页 |
| ·识别单糖和复合糖的结构基础 | 第54-56页 |
| ·相关蛋白的三维结构 | 第56-57页 |
| ·分子进化 | 第57-58页 |
| ·生理功能及应用 | 第58-61页 |
| 2.甘露糖结合豆科凝集素 | 第61-66页 |
| ·糖专一性的结构基础 | 第61-65页 |
| ·翻译后加工过程 | 第65页 |
| ·生理功能和作用 | 第65-66页 |
| 3.甘露糖结合木菠萝相关凝集素 | 第66-67页 |
| 4.有甘露糖结合专一性的Ⅱ型核糖体失活蛋白 | 第67-68页 |
| 5.小结: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 | 第79-80页 |
| 声明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