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对风险投资中委托代理问题的研究
第一章 引言 | 第1-14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9页 |
·逆向选择问题 | 第8页 |
·道德风险问题 | 第8-9页 |
·研究内容、意义及研究方法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文章结构 | 第10-11页 |
·风险投资委托代理问题的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第二章 风险投资概述 | 第14-23页 |
·风险投资概念 | 第14-17页 |
·风险投资的涵义 | 第14-15页 |
·风险投资的基本特征 | 第15-16页 |
·风险投资的四大要素 | 第16-17页 |
·国外风险投资的发展概况 | 第17页 |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状况 | 第17-23页 |
·我国风险投资发展历史 | 第17-19页 |
·我国风险投资投资主体构成 | 第19-20页 |
·我国风险投资存在的宏观问题 | 第20-23页 |
第三章 投资者与风险投资家的委托代理模型的构建 | 第23-32页 |
·委托一代理理论的基本涵义 | 第23-24页 |
·激励约束机制假设前提 | 第24-25页 |
·代理人的人性假设 | 第24页 |
·代理人的需要假设 | 第24页 |
·信息的不对称性 | 第24-25页 |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分析方法简介 | 第25-27页 |
·状态空间模型化方法 | 第25-26页 |
·分布函数的参数化方法 | 第26-27页 |
·投资者与风险投资机构的委托代理模型构建 | 第27-32页 |
·模型的基本分析框架 | 第27-28页 |
·信息对称时的情况 | 第28-30页 |
·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 第30-32页 |
第四章 模型的显性激励机制分析 | 第32-41页 |
·其它相关变量对结论的影响 | 第33-36页 |
·投资方式对结论的影响 | 第36-39页 |
·监管体系的约束 | 第39-41页 |
第五章 模型的隐性激励机制分析 | 第41-48页 |
·声誉对风险投资家的隐性激励 | 第41-46页 |
·声誉模型的建立 | 第41-43页 |
·隐性激励机制分析 | 第43-46页 |
·经理市场对风险投资家的隐性激励 | 第46-48页 |
·风险投资经理市场的隐性激励机理 | 第46-47页 |
·风险投资经理市场有效运行的保障机制 | 第47-48页 |
第六章 风险投资家综合能力评价 | 第48-60页 |
·评价内容 | 第48-49页 |
·风险投资家综合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49-52页 |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49-51页 |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 第51-52页 |
·决策原则 | 第52页 |
·风险投资家综合能力评价应用研究 | 第52-60页 |
·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 第54页 |
·单因素模糊评价 | 第54-56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56-59页 |
·对三位风险投资家的优劣评判 | 第59-60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0-62页 |
·主要结论 | 第60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60-61页 |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