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企业即时通讯系统研究与应用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0页 |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即时通讯软件的发展历程 | 第9-12页 |
| ·即时通讯软件的诞生 | 第9-10页 |
| ·即时通讯软件的发展 | 第10-11页 |
| ·企业即时通讯软件的出现 | 第11-12页 |
| ·国内外即时通讯研究的现状 | 第12-18页 |
| ·个人即时通讯 | 第12-13页 |
| ·企业即时通讯 | 第13-17页 |
| ·两者的区别 | 第17页 |
| ·即时通讯系统的展望 | 第17-18页 |
| ·协议及技术选型 | 第18-19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基本概念 | 第20-30页 |
| ·即时通讯系统 | 第20-24页 |
| ·即时通讯系统的定义 | 第20页 |
| ·即时通讯系统分类 | 第20-21页 |
| ·即时通讯系统的模型 | 第21-24页 |
| ·GIS 基础 | 第24-30页 |
| ·GIS 的定义 | 第24-25页 |
| ·GIS 的应用 | 第25-26页 |
| ·GIS 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 第26-27页 |
| ·GIS 软件体系结构与应用系统开发 | 第27-30页 |
| 第三章 即时通讯系统分析与设计 | 第30-36页 |
| ·需求分析 | 第30页 |
| ·系统架构设计 | 第30-33页 |
| ·系统参照模型 | 第30-31页 |
| ·Jabber 的架构及特点 | 第31-32页 |
| ·系统的架构图 | 第32-33页 |
| ·系统的核心文件 | 第33页 |
| ·数据库设计 | 第33-36页 |
| 第四章 即时通讯系统的实现 | 第36-61页 |
| ·即时通讯系统原理 | 第36-44页 |
| ·Jabber / XMPP 协议介绍 | 第36-40页 |
| ·模块化的服务器端 | 第40-42页 |
| ·简单的客户端 | 第42页 |
| ·XML 数据格式 | 第42-44页 |
| ·功能模块介绍 | 第44-46页 |
| ·即时消息传递功能 | 第44页 |
| ·文件传输功能 | 第44页 |
| ·消息跟踪 | 第44页 |
| ·签收功能 | 第44-45页 |
| ·消息群发与公告 | 第45页 |
| ·消息管理功能 | 第45页 |
| ·定时提醒功能 | 第45页 |
| ·文件共享功能 | 第45页 |
| ·GIS 功能 | 第45-46页 |
| ·即时通讯系统流程 | 第46-52页 |
| ·服务器的即时通讯流程 | 第46-51页 |
| ·客户端的即时通讯流程 | 第51-52页 |
| ·系统实现中的关键技术分析 | 第52-61页 |
| ·WinSock2 技术 | 第52-58页 |
| ·组件技术 | 第58-61页 |
| 第五章 即时通讯系统在GIS 中的特殊应用 | 第61-68页 |
| ·GIS 互操作 | 第61-64页 |
| ·建立通讯机制 | 第62页 |
| ·制定规程 | 第62页 |
| ·应用端请求 | 第62-63页 |
| ·API 集 | 第63页 |
| ·驱动器 | 第63-64页 |
| ·即时通讯系统中的GIS 功能 | 第64-68页 |
| ·打开地图 | 第64-65页 |
| ·申请地图数据 | 第65页 |
| ·GPS 开关 | 第65-66页 |
| ·自身位置上报 | 第66页 |
| ·定时提醒 | 第66-67页 |
| ·桌面搜索 | 第67-68页 |
| 结束语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 研究生期间学术研究情况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