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土壤杆菌E26菌株防治葡萄根癌病的机理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6页
   ·土壤杆菌与植物根癌病第10-14页
     ·土壤杆菌简介第10-11页
     ·植物根癌病及其防治第11-12页
     ·植物根癌病生防菌K84第12-14页
   ·葡萄根癌病研究现状第14-21页
     ·分布与危害第14页
     ·病原菌A.vitis的遗传多样性第14-15页
     ·致病机制第15-18页
     ·决定A.vitis寄主专化性的遗传因子第18-19页
     ·病害防治研究第19-21页
   ·植物病害生防微生物的作用机制第21-24页
     ·生防微生物对病原菌的拮抗作用第21-22页
     ·生防微生物与病原菌的竞争作用第22-23页
     ·生防微生物诱导寄主产生抗病性第23-24页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24-26页
第二章 E26菌株在葡萄根际的定殖研究第26-38页
 引言第26-27页
   ·材料与方法第27-30页
     ·细菌菌株第27页
     ·培养基第27-28页
     ·植物材料第28页
     ·E26菌株的GFP标记第28页
     ·标记菌株gfp的稳定性检测第28-29页
     ·标记菌株与野生型E26的生长情况比较第29页
     ·标记菌株与野生型E26对病菌的抑制能力比较第29-30页
     ·E26菌株在葡萄根际的定殖检测第30页
   ·结果与分析第30-36页
     ·E26菌株的GFP标记第30-32页
     ·标记菌株gfp的稳定性第32页
     ·标记菌株与野生型E26的生长比较第32-34页
     ·标记菌株与野生型E26菌株对病菌的抑制能力比较第34-35页
     ·E26菌株在葡萄根表和根际土壤的生存动态第35页
     ·E26菌株在葡萄体内的分布与运转第35-36页
   ·讨论第36-38页
第三章 E26菌株和根癌病菌在葡萄伤口部位的相互作用第38-49页
 引言第38-39页
   ·材料与方法第39-42页
     ·细菌菌株第39页
     ·培养基第39-40页
     ·植物材料第40页
     ·E26菌株的接种量对其防治作用的影响第40页
     ·E26菌株的接种时间对其防治作用的影响第40页
     ·E26菌株与K308菌株在葡萄伤口细胞的附着比较第40-41页
     ·E26菌株与K308菌株在葡萄伤口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第41页
     ·E26菌株与K308菌株在葡萄伤口分泌液中的生长动态第41-42页
     ·E26菌株与K308菌株利用葡萄组织中主要营养物质的比较第42页
   ·结果与分析第42-47页
     ·E26菌株的接种量对其防治作用的影响第42页
     ·E26菌株的接种时间对其防治作用的影响第42-43页
     ·E26菌株与K308菌株在葡萄伤口细胞的附着第43-44页
     ·E26菌株与K308菌株在葡萄伤口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第44-45页
     ·E26菌株与K308菌株在葡萄伤口分泌液中的生存动态第45-46页
     ·E26菌株与K308菌株利用葡萄组织中主要营养物质的比较第46-47页
   ·讨论第47-49页
第四章 土壤杆菌素E26的纯化及性质分析第49-61页
 引言第49页
   ·材料与方法第49-53页
     ·细菌菌株第49-50页
     ·培养基第50页
     ·细菌的培养及发酵第50-51页
     ·土壤杆菌素E26的提取和纯化第51-52页
     ·薄层层析分析第52页
     ·HPLC分析第52页
     ·生物活性的测定第52页
     ·土壤杆菌素E26的性质分析第52-53页
   ·结果与分析第53-59页
     ·土壤杆菌素E26的提取和纯化第53-54页
     ·土壤杆菌素E26的薄层层析第54-55页
     ·HPLC分析第55页
     ·土壤杆菌素E26的稳定性第55-56页
     ·土壤杆菌素E26的紫外吸收光谱(UV)第56-57页
     ·土壤杆菌素E26的官能团显色反应第57-59页
   ·讨论第59-61页
第五章 土壤杆菌素E26的抑菌机理及在葡萄根癌病生防中的作用第61-75页
 引言第61-62页
   ·材料与方法第62-66页
     ·细菌菌株第62-63页
     ·培养基第63页
     ·植物材料第63页
     ·土壤杆菌素E26对根癌菌的作用机理第63-64页
     ·E26及其产素突变体的生长情况比较第64-65页
     ·E26及其产素突变体的的温室防效检测第65页
     ·E26及其产素突变体的的田间防效检测第65-66页
   ·结果与分析第66-73页
     ·土壤杆菌素E26的抑菌谱及最小抑菌浓度(MIC)第66页
     ·土壤杆菌素E26对K308菌体形态的影响第66-67页
     ·土壤杆菌素E26对K308菌体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第67-68页
     ·土壤杆菌素E26对菌体核酸与蛋白质合成的影响第68页
     ·E26及其产素突变株的生长情况比较第68-71页
     ·E26及其产素突变株在温室的防效第71-72页
     ·E26及其产素突变体在田间对葡萄根癌病的防治效果第72-73页
   ·讨论第73-75页
第六章 结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7页
致谢第87-88页
作者简介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历史碎片保护更新若干问题研究
下一篇:浅论文学中的历史感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