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一、 EIA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4-21页 |
1 囊膜糖蛋白Env的变异与机体体液免疫的成熟 | 第14-17页 |
·Env基因是高度变异的 | 第14-15页 |
·Env蛋白的糖基化 | 第15-16页 |
·机体体液免疫的成熟 | 第16-17页 |
2 基质蛋白Gag的CTL表位与机体的细胞免疫 | 第17-18页 |
·Gag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 | 第17-18页 |
·基质蛋白Gag的CTL表位 | 第18页 |
·EIAV刺激机体所产生的细胞免疫 | 第18页 |
3 EIAV非编码区LTR的高度变异性与细胞因子的关系 | 第18-21页 |
·LTR的变异性 | 第18-19页 |
·LTR与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 | 第19-20页 |
·LTR与Tat的相互作用 | 第20-21页 |
二、 慢病毒疫苗研究进展与展望 | 第21-22页 |
三、 小结 | 第22-23页 |
研究报告 | 第23-80页 |
实验一 EIAV克隆毒和嵌合病毒免疫马攻毒前后体内各结构蛋白抗体水平及病理组织学的研究 | 第23-41页 |
1 材料 | 第23-25页 |
·毒株 | 第23-24页 |
·试验动物 | 第24页 |
·试剂 | 第24页 |
·仪器 | 第24-25页 |
2 方法 | 第25-26页 |
·试验分组及病料采集 | 第25页 |
·血清抗体的检测 | 第25页 |
·各试验马解剖学变化 | 第25-26页 |
·各试验马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测 | 第26页 |
·吞铁试验 | 第26页 |
3 结果 | 第26-41页 |
·接种及攻毒后各匹马的临床反应 | 第26-28页 |
·攻毒前后各结构蛋白抗体的变异 | 第28-41页 |
实验二 利用REAL-TIME PCR和REAL-TIME RT-PCR对外周血白细胞EIAV前病毒及血浆中病毒RNA含量的测定 | 第41-52页 |
1 材料 | 第41-43页 |
·毒株 | 第41-42页 |
·试验动物 | 第42页 |
·质粒 | 第42页 |
·试剂 | 第42页 |
·细胞培养用试剂 | 第42页 |
·仪器设备 | 第42-43页 |
2 方法 | 第43-46页 |
·试验分组及病料的采集 | 第43页 |
·马外周血白细胞的制备 | 第43页 |
·马血浆的处理 | 第43页 |
·前病毒DNA的提取 | 第43页 |
·病毒RNA的提取 | 第43-44页 |
·Real-time PCR引物的设计 | 第44页 |
·Real-time PCR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4页 |
·Real-time RT-PCR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4-46页 |
3 结果 | 第46-52页 |
·Real-time PCR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6页 |
·Real-time RT-PCR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46-47页 |
·病毒DNA检测结果 | 第47-49页 |
·病毒RNA检测结果 | 第49-52页 |
实验三 EIAV嵌合病毒接种马攻毒前后马外周血白细胞中EIAV前病毒LTR及ENV序列的测定及分析 | 第52-80页 |
1 材料 | 第52-53页 |
·毒株 | 第52-53页 |
·试验动物 | 第53页 |
·试剂 | 第53页 |
·仪器 | 第53页 |
2 方法 | 第53-54页 |
·试验分组及病料的采集 | 第53页 |
·接种和攻毒后各试验马不同时期外周血白细胞前病毒DNA的提取 | 第53页 |
·半套式PCR扩增各试验马不同时期外周血白细胞前病毒LTR | 第53-54页 |
·套式PCR扩增各试验马不同时期外周血白细胞前病毒env基因 | 第54页 |
·PCR产物的克隆测序 | 第54页 |
·序列的分析 | 第54页 |
3 结果 | 第54-80页 |
·免疫及攻毒后各试验马不同时期外周血白细胞前病毒LTR的扩增及克隆 | 第54-55页 |
·免疫及攻毒后各试验马不同时期外周血白细胞前病毒env基因的扩增及克隆 | 第55页 |
·免疫及攻毒后各试验马不同时期外周血白细胞前病毒LTR的序列比较分析 | 第55-65页 |
·免疫及攻毒后各试验马不同时期外周血白细胞前病毒LTR序列变化规律 | 第65-67页 |
·免疫及攻毒后各试验马不同时期外周血白细胞前病毒env的序列分析 | 第67-72页 |
·免疫及攻毒后各试验马不同时期外周血白细胞前病毒部分ENV翻译终止情况 | 第72-77页 |
·免疫及攻毒后7#马囊膜糖蛋白PND变异情况 | 第77-78页 |
·免疫及攻毒后各试验马不同时期外周血白细胞前病毒ENV序列变异规律 | 第78-80页 |
讨论 | 第80-86页 |
结论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6页 |
附录 | 第96-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作者简历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