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言 | 第1页 |
二、 保安处分概述 | 第9-22页 |
(一) 保安处分的含义 | 第10-11页 |
(二) 保安处分思想的源起及立法发展 | 第11-13页 |
(三) 保安处分的刑事理论基础--从刑事实证学派的产生谈起 | 第13-19页 |
(四) 保安处分的立法模式:二元论与一元论之争 | 第19-22页 |
三、 我国法律体系内的保安性措施述评 | 第22-45页 |
(一) 我国的保安性措施概述 | 第22-41页 |
1 教养性规定 | 第23-35页 |
(1) 劳动教养 | 第23-29页 |
(2) 收容教养 | 第29-33页 |
(3) 收容教育 | 第33-35页 |
2 医疗性规定 | 第35-38页 |
(1) 强制医疗 | 第36-37页 |
(2) 强制治疗 | 第37-38页 |
3 禁戒性规定 | 第38-40页 |
(1) 强制戒毒 | 第38-39页 |
(2) 禁止驾驶 | 第39-40页 |
(3) 禁止执业 | 第40页 |
4 驱逐出境 | 第40页 |
5 没收财物 | 第40-41页 |
(二) 我国保安性措施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41-45页 |
1 从外部关系上看,我国保安性措施与其他规范性文件在基本理念及相关规定上都存有矛盾 | 第41-43页 |
2 从内部关系上看,各种保安性措施之间缺乏统一协调 | 第43-45页 |
四、 对构架我国社会防卫体系的几点构想 | 第45-51页 |
(一) 借鉴国外保安处分的价值理念,对我国的保安性措施进行性质上的重新定位 | 第45-46页 |
(二) 通过严谨科学的制度设计保证我国的保安性措施在适用时不被滥用 | 第46-51页 |
1 立法保障 | 第46-48页 |
2 具体的制度设计 | 第48-51页 |
(1) 实体问题 | 第48-49页 |
(2) 程序问题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