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人际交往中的信任问题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6-15页 |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6-7页 |
| ·研究目的 | 第6-7页 |
| ·意义 | 第7页 |
| ·文献综述 | 第7-10页 |
| ·有关信任的理论研究 | 第7-8页 |
| ·有关青少年人际信任及网络人际信任的研究 | 第8-10页 |
| ·研究设计 | 第10-15页 |
| ·理论依据 | 第10页 |
| ·研究假设 | 第10-11页 |
| ·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的构架 | 第12页 |
| ·调查内容的操作化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青少年网络人际交往的特点 | 第15-22页 |
| ·与网友交流的联系方式 | 第15-16页 |
| ·结识网友的途径 | 第16-17页 |
| ·网络人际交往的对象 | 第17-19页 |
| ·网络人际交往中的人际吸引因素 | 第19-20页 |
| ·网络人际交往的意愿 | 第20-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青少年网络人际信任的特点 | 第22-30页 |
| ·关系影响下青少年网络人际信任的特点 | 第23-25页 |
| ·网络信任度小于现实信任度 | 第23-24页 |
| ·网络人际信任的差序格局 | 第24-25页 |
| ·事理影响下青少年网络人际信任的特点 | 第25-26页 |
| ·高风险事件中的低信任度 | 第25页 |
| ·低风险事件中的高信任度 | 第25-26页 |
| ·青少年网络人际信任结构的特点 | 第26-29页 |
| ·网络与现实人际信任结构的差异 | 第26-27页 |
| ·不同性别、年龄群体的信任结构差异 | 第27-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人际信任对青少年网络活动的影响 | 第30-34页 |
| ·网络信任缺失与权宜和越轨行为 | 第31页 |
| ·网络信任与受害现象 | 第31-32页 |
| ·网络信任与受益 | 第32-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第五章 影响青少年网络人际信任的因素 | 第34-46页 |
| ·网络因素与现实因素 | 第34-36页 |
| ·网络因素 | 第34-35页 |
| ·现实因素 | 第35-36页 |
| ·青少年网络人际信任中的风险规避机制 | 第36-43页 |
| ·现实信任机制的特点 | 第36-37页 |
| ·网络人际信任中约束性机制的缺失 | 第37-39页 |
| ·青少年网络人际信任的非约束性机制 | 第39-42页 |
| ·网络人际信任中匿名的特殊性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6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6-50页 |
| ·本研究的结论 | 第46-47页 |
| ·本研究的具体结论 | 第46页 |
| ·对本研究结论的总结 | 第46-47页 |
| ·网络人际信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对策 | 第47-49页 |
| ·年幼青少年学生的轻信问题及教育引导 | 第47-48页 |
| ·约束性的信任机制问题 | 第48-49页 |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51页 |
| 附录: 调查问卷 | 第5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