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背景及来源 | 第9页 |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3 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及成果 | 第10-11页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1-13页 |
第2章 GKD-BASE PL/SQL引擎的整体设计 | 第13-27页 |
§2.1 ORACLEPL/SQL语言基础 | 第13-17页 |
§2.1.1 PL/SQL语言的产生 | 第13-15页 |
§2.1.2 PL/SQL块结构 | 第15-17页 |
§2.2 GKD-BASEPL/SQL引擎的总体设计 | 第17-19页 |
§2.2.1 引擎的应用模式 | 第17-18页 |
§2.2.2 引擎的整体结构 | 第18-19页 |
§2.3 GKD-BASE PL/SQL引擎实现的具体技术 | 第19-26页 |
§2.3.1 编译器的基本编译方法 | 第20-21页 |
§2.3.2 SQL语句的解析 | 第21-22页 |
§2.3.3 过程语句的解析 | 第22页 |
§2.3.4 符号表的实现 | 第22-24页 |
§2.3.5 解释器的实现 | 第24-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存储过程机制的研究与实现 | 第27-41页 |
§3.1 ORACLEPL/SQL存储过程的基本概念 | 第27-29页 |
§3.2 存储过程的编译和存储 | 第29-34页 |
§3.2.1 存储过程的数据结构设计 | 第29-30页 |
§3.2.2 存储过程的编译 | 第30-32页 |
§3.2.3 存储过程的存储 | 第32-34页 |
§3.3 存储过程的执行 | 第34-40页 |
§3.3.1 函数管理器的设计 | 第35-36页 |
§3.3.2 执行状态的设计 | 第36-37页 |
§3.3.3 存储过程的执行过程 | 第37-39页 |
§3.3.4 参数缺省值和参数模式的实现 | 第39-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包机制的研究与实现 | 第41-53页 |
§4.1 ORACLE PL/SQL包的基本概念 | 第41-44页 |
§4.1.1 包头 | 第41-42页 |
§4.1.2 包体 | 第42-44页 |
§4.1.3 包的引用和包体中对象的作用域 | 第44页 |
§4.2 包头和包体的编译和存储 | 第44-48页 |
§4.2.1 包头的编译和存储 | 第44-46页 |
§4.2.2 包体的依赖性检查和编译存储 | 第46-48页 |
§4.3 包的执行 | 第48-52页 |
§4.3.1 包的预编译和包管理器 | 第48-50页 |
§4.3.2 包体内对象的引用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5章 结束语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