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戴礼记·保傅》看周代保傅制度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一、 绪言 | 第8-10页 |
| 二、 关于《大戴礼记·保傅》的成篇问题 | 第10-19页 |
| 1、 从《大戴礼记》成书观察《保傅》篇 | 第10-13页 |
| 2、 《大戴礼记·保傅》与相关文献比较 | 第13-16页 |
| 3、 《大戴礼记·保傅》的结构与内容 | 第16-19页 |
| 三、 《大戴礼记·保傅》与周代保傅制度 | 第19-37页 |
| 1、 “三公”与保傅制度 | 第19-22页 |
| 2、 保傅的职责范围 | 第22-25页 |
| 3、 保傅的选择标准 | 第25-28页 |
| 4、 保傅的教授原则与内容 | 第28-32页 |
| 5、 保傅制度在周王室 | 第32-34页 |
| 6、 保傅制度在诸侯国 | 第34-37页 |
| (1) 齐国 | 第34-35页 |
| (2) 鲁国 | 第35页 |
| (3) 卫国 | 第35页 |
| (4) 晋国 | 第35-36页 |
| (5) 楚国 | 第36-37页 |
| 四、 中国古代教化传统与保傅制度 | 第37-44页 |
| 1、 三代人文教化与保傅制度的起源 | 第37-40页 |
| 2、 周代保傅制度与儒家教化说 | 第40-42页 |
| 3、 保傅制度的深远影响 | 第42-44页 |
| 五、 结语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