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3页 |
·安全和评价 | 第8-9页 |
·安全与系统安全 | 第8页 |
·评价 | 第8-9页 |
·安全评价 | 第9页 |
·国内外安全评价发展现状 | 第9-11页 |
·国内外煤矿安全评价现状 | 第11页 |
·国外煤炭工业安全评价技术的应用状况 | 第11页 |
·我国煤炭工业安全评价技术的应用发展现状 | 第11页 |
·矿井通风系统 | 第11-12页 |
·本论文的意义及其内容 | 第12-13页 |
2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因素与因素分析 | 第13-23页 |
·确定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因素的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事故致因理论 | 第13-15页 |
·矿井通风与安全理论 | 第15页 |
·因素分析的安全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事件树分析法 | 第15页 |
·事故树分析 | 第15-16页 |
·以人为本的人-机-环分析方法 | 第16页 |
·确立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因素体系的原则 | 第16-17页 |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因素体系的建立 | 第17-19页 |
·矿井通风系统常见事故分析 | 第19-23页 |
·瓦斯聚集事故分析 | 第19-21页 |
·煤尘爆炸 | 第21-23页 |
3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因素的权重分配 | 第23-43页 |
·评价因素权重确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第23-26页 |
·权重确定的基本理论 | 第23页 |
·权重确定方法 | 第23-25页 |
·权重调整方法 | 第25-26页 |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因素权重的确定 | 第26-28页 |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 第26页 |
·利用AHP法构造评判矩阵和计算权重 | 第26-28页 |
·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影响因素权重的计算 | 第28-31页 |
·准则层因素的计算 | 第28-30页 |
·通风系统环境决定因素权重的计算 | 第30页 |
·通风设施安全性决定因素权重的计算 | 第30页 |
·通风系统安全管理决定因素权重的计算 | 第30-31页 |
·通风系统常见事故决定因素权重的计算 | 第31页 |
·具体评价指标的确认 | 第31-38页 |
·通风系统环境 | 第31-33页 |
·通风设施安全性 | 第33-36页 |
·通风系统安全管理 | 第36-37页 |
·因通风系统运转不良引起的常见事故 | 第37-38页 |
·评价因素赋值体系的改进和优化 | 第38-41页 |
·用“混合法”优化评价指标体系 | 第39-41页 |
·利用插值方法完善评价体系 | 第41页 |
·综合评价结果的处理 | 第41-43页 |
4 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评价 | 第43-52页 |
·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 | 第43-44页 |
·矿井通风系统的合理性 | 第43页 |
·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 第43-44页 |
·通风系统风路稳定性评价 | 第44-47页 |
·角联结构 | 第44-45页 |
·角联风路的识别 | 第45-47页 |
·通风系统风路可靠性评价 | 第47-52页 |
·通风系统风路有效度 | 第47-48页 |
·通风系统风路有效度求解 | 第48-52页 |
5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 第52-61页 |
·对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的可行性 | 第52-53页 |
·模糊综合评判 | 第53-57页 |
·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要素 | 第53页 |
·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思想 | 第53-55页 |
·多层次综合评判 | 第55-56页 |
·模糊合成算子的选择 | 第56-57页 |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等数学方法优化矿井通风系统安全评价体系 | 第57-61页 |
6 应用实例 | 第61-73页 |
·彩屯煤矿矿井概况 | 第61页 |
·用综合评价法评判彩屯矿矿井通风系统安全性 | 第61-64页 |
·彩屯矿矿井通风系统概述 | 第61-63页 |
·彩屯矿矿井通风系统综合评价 | 第63-64页 |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评价彩屯矿通风系统的安全性 | 第64-69页 |
·模糊综合评判检查表 | 第64-66页 |
·模糊综合评价计算 | 第66-69页 |
·彩屯矿矿井通风系统通风有效度评价 | 第69页 |
·彩屯矿矿井通风系统稳定性判别 | 第69-73页 |
·角联风路自动识别所需通风网路原始数据 | 第69-70页 |
·角联风路分析 | 第70-73页 |
7 总结 | 第73-75页 |
致 谢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