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4页 |
临床研究 | 第14-20页 |
一、 一般临床资料 | 第14-15页 |
(一) 病例选择 | 第14页 |
(二) 一般资料 | 第14-15页 |
(三)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 第15页 |
二、 治疗方法 | 第15-16页 |
三、 统计方法 | 第16页 |
四、 治疗结果 | 第16-20页 |
(一) 症状计分标准 | 第16页 |
(二) 疗效标准 | 第16-17页 |
(三) 疗效比较 | 第17-20页 |
实验研究 | 第20-27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一) 培养液的制备 | 第20页 |
(二) 仪器与试剂 | 第20-21页 |
二、 标本制备 | 第21页 |
三、 BMMC体外诱生IL-3、TNF-α、IFN-γ水平检测 | 第21-22页 |
(一) IL-3水平检测 | 第21页 |
(二) TNF-α水平检测 | 第21-22页 |
(三) IFN-γ水平检测 | 第22页 |
四、 BMMCmRNA表达 | 第22-25页 |
(一) BMMC总RNA提取 | 第22-23页 |
(二) 反转录反应 | 第23页 |
(三) PCR反应 | 第23-25页 |
五、 统计方法 | 第25页 |
六、 结果与分析 | 第25-27页 |
(一) BMMC体外诱生IL-3、TNF-α、IFN-γ水平比较 | 第25-26页 |
(二) BMMCmRNA表达 | 第26-27页 |
讨论 | 第27-44页 |
一、 现代医学对再障的认识 | 第27-30页 |
(一) 造血干/祖细胞与再障 | 第27-28页 |
(二) 造血微环境与再障 | 第28页 |
(三) 造血调节因子与再障 | 第28-30页 |
二、 祖国医学对再障的认识 | 第30-35页 |
(一)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30-32页 |
(二) 治则治法探讨 | 第32-35页 |
三、 方药组成及分析 | 第35-41页 |
(一) 方药组成 | 第35页 |
(二) 中药功效溯源 | 第35-38页 |
(三) 组方配伍特点 | 第38-39页 |
(四) 现代药理研究 | 第39-41页 |
四、 实验结果及疗效分析 | 第41-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综述 | 第50-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