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底柱分段崩落法中铲运机斗容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的研究
1 概论 | 第1-16页 |
·概述 | 第8页 |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工艺简介 | 第8-9页 |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适用的条件 | 第8页 |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优点 | 第8-9页 |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缺点 | 第9页 |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工艺过程 | 第9-10页 |
·合理结构参数及爆破参数的选取 | 第9页 |
·回采巷道和联络道的布置 | 第9页 |
·回采 | 第9-10页 |
·铲运机的发展 | 第10-11页 |
·动力能源和驱动方式的发展 | 第10页 |
·铲运机机型的发展 | 第10页 |
·向自动化方向发展 | 第10-11页 |
·产品系列化、组合化、专业化 | 第11页 |
·人机工程的运用 | 第11页 |
·铲运机的选择 | 第11-15页 |
·铲运机的适用性 | 第11-13页 |
·铲运机的先进性 | 第13页 |
·铲运机的安全性 | 第13-14页 |
·铲运机的经济性 | 第14-1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5-16页 |
2 研究方法的确定 | 第16-20页 |
·合理铲运机斗容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6页 |
·本论文研究范围的确定 | 第16-17页 |
·铲运机斗容优化目标的确定 | 第17-18页 |
·多目标决策方法 | 第18页 |
·铲运机斗容优化的多目标模糊决策 | 第18-20页 |
3 多目标模糊决策方法 | 第20-26页 |
·常用的多目标模糊决策方法 | 第20-22页 |
·最小隶属度偏差法的原理和方法 | 第22-26页 |
·多目标决策模型 | 第22-23页 |
·初始模糊决策矩阵的形成 | 第23-24页 |
·权重模糊集矩阵 | 第24页 |
·模糊决策矩阵生成 | 第24-25页 |
·希望解确定 | 第25页 |
·定义f(N)对希望解H的平均偏差μ(f(N)) | 第25-26页 |
4 矿块模拟开采模型的建立 | 第26-29页 |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的典型方案 | 第26-27页 |
·模拟开采模型的简化 | 第27-28页 |
·阶段矿块模拟开采简述 | 第28-29页 |
5 出矿效率及费用计算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9-34页 |
·铲运机的出矿效率 | 第29-31页 |
·台时出矿效率 | 第29-30页 |
·出矿台班效率 | 第30页 |
·实际出矿台班效率 | 第30-31页 |
·铲运机的出矿费用计算模型 | 第31-32页 |
·矿块内需搬运的原矿总重量 | 第31页 |
·铲运机的出矿成本φ_1 | 第31-32页 |
·工程费用计算模型 | 第32-33页 |
·分摊到每矿块的进路、联络巷掘进费用φ_2 | 第32页 |
·分摊到每矿块的溜井掘进费用φ_3 | 第32-33页 |
·设备购置费用计算模型 | 第33-34页 |
6 计算实例 | 第34-53页 |
·计算用基础资料 | 第34-35页 |
·矿块模拟回采基础参数 | 第34-35页 |
·可选铲运机集 | 第35页 |
·决策矩阵A | 第35-40页 |
·初始模糊决策矩阵 | 第40-42页 |
·权重模糊集隶属度的确定 | 第42-47页 |
·模糊决策矩阵 | 第47-49页 |
·模糊决策矩阵的希望解 | 第49-50页 |
·决策结果 | 第50-53页 |
7 结论和建议 | 第53-55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建议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6-57页 |
附录2: 参考文献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