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引言 | 第10-20页 |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国外文献 | 第13-14页 |
·国内文献 | 第14-16页 |
·相关文献述评 | 第16-17页 |
·研究的思路和论文的结构框架 | 第17-19页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论文的结构框架 | 第18-19页 |
·本文的技术论线图 | 第19-20页 |
2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现状 | 第20-36页 |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背景 | 第20-24页 |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历程 | 第24-25页 |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实践模式 | 第25-29页 |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存在的问题 | 第29-36页 |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问题 | 第29-30页 |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缺陷 | 第30-32页 |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的问题原因 | 第32-36页 |
3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 第36-55页 |
·发展信用担保机构的理论分析 | 第36-39页 |
·信用担保机构对提高中小企业融资效率的理论分析 | 第36-37页 |
·信用担保机构自身风险控制与管理的理论分析 | 第37-39页 |
·基于绍兴中小企业的案例分析 | 第39-47页 |
·案例分析的背景 | 第39-40页 |
·绍兴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链危机——以华联三鑫为例 | 第40-46页 |
·绍兴2008年的担保链风险问题中得到的启示 | 第46-47页 |
·浙江省地区担保机构的的数学模型与实证分析 | 第47-51页 |
·数学模型的理论基础 | 第47-48页 |
·样本数据的选择 | 第48页 |
·数学建模和实证检验 | 第48-50页 |
·数学模型分析对经济学的意义 | 第50-51页 |
·长三角地区的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 | 第51-55页 |
·苏皖地区民间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 | 第51-52页 |
·上海信用担保机构的发展 | 第52-55页 |
4 国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经验借鉴 | 第55-64页 |
·美国模式 | 第55-56页 |
·日本模式 | 第56-58页 |
·韩国模式 | 第58-59页 |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可持续经营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59-62页 |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外部环境分析 | 第59页 |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内部环境分析 | 第59-60页 |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可持续经营 | 第60-62页 |
·国外经验的启示和借鉴 | 第62-64页 |
5 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对策建议 | 第64-71页 |
·加强银行和担保机构合作,完善信银风险共担的"双赢"合作体系 | 第65页 |
·建立资金补偿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 | 第65-66页 |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外部监管体系 | 第66-67页 |
·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 第67页 |
·规范政府在信用担保体系中的角色和作用 | 第67-68页 |
·促进信用担保模式创新,发挥民间担保机构的作用 | 第68-69页 |
·引进和培养专业的信用担保人才 | 第69-70页 |
·资金放大倍率提高,防范风险能力增强 | 第70-71页 |
6 结语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作者简历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