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立法的民主化
1 绪论 | 第1-11页 |
·地方立法的界定 | 第7-8页 |
·地方立法民主化的界定 | 第8-11页 |
·立法民主化 | 第8-10页 |
·地方立法民主化的内容 | 第10-11页 |
2 地方立法民主化进程的历史考察 | 第11-15页 |
·起步探索阶段 | 第11-12页 |
·逐步发展阶段 | 第12-13页 |
·全面提高阶段 | 第13-15页 |
·规范发展阶段 | 第15页 |
3 地方立法民主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15-21页 |
·地方立法程序还不够完备 | 第16页 |
·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权虚置现象十分突出 | 第16-17页 |
·科学的立法选项机制尚未建立 | 第17-18页 |
·公众参与立法的有效机制尚未建立 | 第18-19页 |
·地方立法中部门利益倾向现象严重 | 第19-21页 |
4 影响地方立法民主化的因素分析 | 第21-28页 |
·政府的自利性:部门利益的根源所在 | 第21-23页 |
·立法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 | 第23-24页 |
·公众对参与立法的冷漠 | 第24-25页 |
·立法者素质因素 | 第25-27页 |
·效率导向与民主的冲突 | 第27-28页 |
5 地方立法民主化的实现途径 | 第28-42页 |
·地方立法价值取向的重构 | 第28-30页 |
·完善地方立法项目的选项机制 | 第30-31页 |
·完善地方立法程序的制度设计 | 第31-35页 |
·完善法规草案的起草机制 | 第31-32页 |
·完善法规审议制度 | 第32-34页 |
·完善法规案表决机制 | 第34-35页 |
·完善公众参与地方立法的机制 | 第35-38页 |
·改进地方立法听证会制度 | 第35-36页 |
·改进座谈会、论证会方式 | 第36-37页 |
·改进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方式 | 第37-38页 |
·建立立法助理制度的构想 | 第38-41页 |
·建立立法助理制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第38-40页 |
·立法助理制度的具体运作 | 第40-41页 |
·建立法规的反馈评价制度 | 第41-42页 |
·地方立法权适度回归于人民代表大会 | 第42页 |
6 地方立法民主化前景的展望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