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导论 | 第1-24页 |
| ·关于选题 | 第12-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5-19页 |
| ·结构安排 | 第19-22页 |
| ·主要创新和缺陷 | 第22-24页 |
| 1 文献综述和评议(上):基于制度的理论流变 | 第24-53页 |
| ·达尔文主义 | 第24-27页 |
| ·达尔文-凡勃伦范式 | 第27-31页 |
| ·旧制度主义与达尔文-范勃伦范式 | 第31-35页 |
| ·新制度主义与达尔文-范勃伦范式 | 第35-41页 |
| ·路径依赖理论:对达尔文-范勃伦范式的部分复归 | 第41-46页 |
| ·制度动力学与模拟性建模:范式的模型化尝试 | 第46-51页 |
| ·小结 | 第51-53页 |
| 2 文献综述和评议(下):基于信息的理论流变 | 第53-75页 |
| ·信息与新古典经济学 | 第53-57页 |
| ·博弈论的微观应用:信息经济学 | 第57-60页 |
| ·博弈论的宏观应用:协调博弈和合作进化 | 第60-68页 |
| ·信息空间理论 | 第68-74页 |
| ·小结 | 第74-75页 |
| 3 一般风险分析 | 第75-90页 |
| ·分工、私人信息与风险 | 第75-79页 |
| ·外生性风险 | 第79-83页 |
| ·内生性风险 | 第83-87页 |
| ·风险的处理 | 第87-88页 |
| ·小结 | 第88-90页 |
| 4 金融风险分析 | 第90-106页 |
|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 第90-94页 |
| ·风险向金融风险转化 | 第94-100页 |
| ·金融风险的外在表现形式和特征 | 第100-104页 |
| ·小结 | 第104-106页 |
| 5 风险-信息-制度:一个静态分析框架 | 第106-126页 |
| ·制度的信息含义 | 第106-110页 |
| ·制度与风险 | 第110-117页 |
| ·金融制度和金融风险 | 第117-120页 |
| ·一个验证性模型 | 第120-124页 |
| ·小结 | 第124-126页 |
| 6 风险演进与制度变迁:一个动态模拟模型 | 第126-147页 |
| ·概述 | 第126-129页 |
| ·制度扩展 | 第129-137页 |
| ·理论说明 | 第130-132页 |
| ·模型 | 第132-135页 |
| ·金融风险与金融扩展 | 第135-137页 |
| ·制度演进 | 第137-146页 |
| ·理论说明 | 第137-139页 |
| ·模型 | 第139-142页 |
| ·金融风险与金融演进 | 第142-146页 |
| ·小结 | 第146-147页 |
| 7 中国经济结构和金融结构考察 | 第147-163页 |
| ·采邑制度、人格化交易与制度直径 | 第147-151页 |
| ·中国:渐进转轨与网络市场化 | 第151-155页 |
| ·中国金融结构:双重架构和采邑支持 | 第155-161页 |
| ·小结 | 第161-163页 |
| 8 商业银行系统风险考察 | 第163-185页 |
|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双重压力下的超边际扩张 | 第163-167页 |
| ·商业银行系统风险:双向积累悖论 | 第167-172页 |
| ·信息替换与风险替换:商业银行系统风险的双重属性 | 第172-178页 |
| ·制度创新与制度扩展:商业银行系统风险的化解对策 | 第178-184页 |
| ·小结 | 第184-185页 |
| 9 股票市场系统风险考察 | 第185-207页 |
| ·股票市场发展道路分析 | 第185-189页 |
| ·股票市场风险现状考察 | 第189-195页 |
| ·股票市场系统风险的信息根源分析 | 第195-199页 |
| ·制度替代和制度潜力发掘:一种思路 | 第199-206页 |
| ·小结 | 第206-207页 |
| 附录 | 第207-214页 |
| 附录1 第五章数学附录 | 第207-208页 |
| 附录2 Verhulst Equation与群体演变 | 第208-211页 |
| 附录3 一般市场经济制度的交易特点和制度编码特色 | 第211-214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214-221页 |
| 后记 | 第221-2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