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1页 |
CONTENTS | 第11-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1.1 中小企业的含义 | 第15-16页 |
1.1.1 国际上对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15页 |
1.1.2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15-16页 |
1.2 品牌的含义与功能 | 第16-19页 |
1.2.1 品牌的含义 | 第16-17页 |
1.2.2 品牌的特点 | 第17-18页 |
1.2.3 品牌的功能 | 第18页 |
1.2.4 品牌与产品、商标、名牌的区分 | 第18-19页 |
1.3 品牌的发展历程 | 第19-20页 |
1.4 南海中小企业品牌创建的意义 | 第20页 |
1.5 文献综述 | 第20-22页 |
1.5.1 已有的理论、观点、成果 | 第20-22页 |
1.5.2 研究结果的评述 | 第22页 |
1.6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南海中小企业品牌创建现状 | 第23-29页 |
2.1 南海经济发展概况 | 第23-25页 |
2.1.1 整体概况 | 第23页 |
2.1.2 中小企业发展概况 | 第23-25页 |
2.2 南海中小企业品牌创建现状 | 第25-26页 |
2.2.1 品牌创建历程 | 第25-26页 |
2.2.2 品牌创建现状 | 第26页 |
2.3 现有品牌创建方法 | 第26-29页 |
2.3.1 企业方面 | 第26-27页 |
2.3.2 政府方面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南海中小企业品牌创建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9-42页 |
3.1 品牌意识得到改善,但实际效果仍不理想 | 第30-31页 |
3.1.1 品牌数量少、注册商标少 | 第30-31页 |
3.1.2 对品牌创建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 | 第31页 |
3.2 人员素质制约 | 第31-33页 |
3.2.1 文化素质偏低 | 第31-32页 |
3.2.2 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 | 第32-33页 |
3.2.3 人才引进不力 | 第33页 |
3.3 政府引导有待进一步加强 | 第33-37页 |
3.3.1 法律法规不够健全 | 第33-34页 |
3.3.2 缺乏具体有效的激励措施 | 第34页 |
3.3.3 融资对民营经济的歧视 | 第34-36页 |
3.3.4 品牌保护不力、制假售假屡禁不止 | 第36-37页 |
3.4 企业自身素质不高 | 第37-40页 |
3.4.1 缺乏核心技术,产品质量无优势 | 第37-38页 |
3.4.2 企业规模制约 | 第38-39页 |
3.4.3 管理水平落后 | 第39-40页 |
3.5 缺乏有效传播 | 第40-42页 |
3.5.1 品牌创建的高风险性 | 第40页 |
3.5.2 品牌设计的不合理 | 第40-41页 |
3.5.3 品牌传播手段的单一化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国内外中小企业品牌创建策略的比较分析 | 第42-54页 |
4.1 美日等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品牌创建策略 | 第42-46页 |
4.1.1 提供政策支持 | 第42-43页 |
4.1.2 重视质量与管理 | 第43-44页 |
4.1.3 重视人才开发 | 第44页 |
4.1.4 讲求技术创新 | 第44-45页 |
4.1.5 注重品牌的CI策划宣传 | 第45-46页 |
4.2 温州中小企业品牌创建策略 | 第46-49页 |
4.2.1 紧扣市场 | 第46页 |
4.2.2 重视产品质量 | 第46-47页 |
4.2.3 推行股份合作制 | 第47-48页 |
4.2.4 重视行业协会的作用 | 第48页 |
4.2.5 吃苦耐劳、敢为人先的温州文化 | 第48-49页 |
4.3 顺德中小企业品牌创建策略 | 第49-52页 |
4.3.1 实施品牌战略 | 第49页 |
4.3.2 规模生产,产业配套 | 第49-50页 |
4.3.3 积极推动制度创新 | 第50-51页 |
4.3.4 不断追求科技创新 | 第51-52页 |
4.4 主要的经验及借鉴 | 第52-54页 |
第五章 南海中小企业品牌创建的步骤及一般策略 | 第54-66页 |
5.1 明确品牌创建目标 | 第54-55页 |
5.2 进行品牌定位 | 第55-56页 |
5.3 进行品牌设计 | 第56-61页 |
5.3.1 品牌命名设计 | 第56-57页 |
5.3.2 品牌标志设计 | 第57-59页 |
5.3.3 CI形象策划 | 第59-61页 |
5.4 做好品牌传播 | 第61-66页 |
5.4.1 品牌广告传播 | 第61-63页 |
5.4.2 品牌公关传播 | 第63页 |
5.4.3 销售促进传播 | 第63-65页 |
5.4.4 品牌整合传播 | 第65-66页 |
第六章 南海中小企业品牌创建的具体策略 | 第66-83页 |
6.1 强化政府服务意识,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 第66-69页 |
6.1.1 加强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 | 第66页 |
6.1.2 建立健全优惠措施 | 第66-67页 |
6.1.3 进行资源优化整合 | 第67-68页 |
6.1.4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 第68-69页 |
6.2 增强品牌意识,树立品牌观念 | 第69-70页 |
6.3 选择灵活多样的品牌创建模式 | 第70-72页 |
6.3.1 企业自创品牌 | 第70页 |
6.3.2 创建镇(区)品牌 | 第70-72页 |
6.3.3 适度“贴牌”,走“曲线兴牌”之路 | 第72页 |
6.4 做好企业自身的管理工作 | 第72-75页 |
6.4.1 重视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 | 第72-73页 |
6.4.2 继续推进ISO质量体系认证,狠抓质量管理 | 第73-74页 |
6.4.3 注重优质服务 | 第74-75页 |
6.5 不断追求创新 | 第75-80页 |
6.5.1 推动产权改革,进行制度创新 | 第75-76页 |
6.5.2 重视技术开发,进行技术创新 | 第76-77页 |
6.5.3 充分利用南海信息化发展的优势,实施营销创新 | 第77-80页 |
6.6 重视人才,“以人为本” | 第80-83页 |
6.6.1 借鉴“人性假设”理论,建立差异化人才激励机制 | 第80-81页 |
6.6.2 多方设法,大力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 | 第81-82页 |
6.6.3 借用“外脑”,实现智力资源共享 | 第82-83页 |
第七章 南海中小企业品牌的后期维护 | 第83-93页 |
7.1 法律维护 | 第83-87页 |
7.1.1 进行商标注册 | 第83-84页 |
7.1.2 申请驰名商标 | 第84-85页 |
7.1.3 注意因特网上品牌的保护 | 第85-86页 |
7.1.4 开展品牌打假 | 第86-87页 |
7.2 经营维护 | 第87-93页 |
7.2.1 完善产品质量 | 第87-88页 |
7.2.2 进行品牌更新 | 第88-90页 |
7.2.3 不忘危机管理 | 第90-93页 |
结论 | 第93-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附录: 南海中小企业品牌创建研究问卷 | 第101-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