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3页 |
·前言 | 第9页 |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9页 |
·钢筋混凝土结构有限元分析的特点 | 第9-10页 |
·国内外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发展状况 | 第10-11页 |
·有限元的离散模型 | 第11页 |
·本论文课题的创新内容 | 第11-13页 |
第2章 本文单元简介 | 第13-25页 |
·三维20节点等参元 | 第13-18页 |
·坐标变换与位移模式 | 第13-14页 |
·应力与应变 | 第14-16页 |
·单元刚度矩阵 | 第16页 |
·等效节点荷载 | 第16-18页 |
·三维二节点杆单元 | 第18-21页 |
·单元刚度矩阵 | 第18-20页 |
·应力与应变 | 第20-21页 |
·三维三节点等参杆单元 | 第21-25页 |
·位移函数 | 第21页 |
·应力与应变 | 第21-25页 |
第3章 材料的本构关系及破坏准则 | 第25-40页 |
·基本知识 | 第25-27页 |
·应力状态的Haigh-Westegaard坐标、γ、θ | 第25-26页 |
·混凝土的破坏面特征 | 第26-27页 |
·本文采用的混凝土破坏准则 | 第27-30页 |
·Ottosen准则 | 第28-29页 |
·江-周准则 | 第29-30页 |
·本文采用的混凝土本构关系 | 第30-37页 |
·钢筋的本构关系 | 第37-40页 |
·钢筋的应力应变模型 | 第37-38页 |
·本文采用的钢筋本构模型 | 第38-40页 |
第4章 混凝土破坏的模拟 | 第40-52页 |
·混凝土的受拉破坏过程和特征 | 第40页 |
·开裂处理的简化 | 第40-41页 |
·本文采用的裂缝模式 | 第41-42页 |
·混凝土破坏时的本构关系 | 第42-52页 |
·混凝土的开裂 | 第42页 |
·混凝土未开裂时的本构关系 | 第42-44页 |
·混凝土开裂时的本构关系 | 第44-46页 |
·混凝土裂缝的闭合 | 第46-47页 |
·裂缝闭合时的本构关系 | 第47-48页 |
·混凝土的压碎 | 第48页 |
·整体坐标与局部坐标的转换关系 | 第48-50页 |
·不平衡力的释放 | 第50-52页 |
第5章 程序设计 | 第52-76页 |
·面向对象语言的特点和优点 | 第52-54页 |
·本文结构分析中的对象类 | 第54-70页 |
·节点类 | 第54-56页 |
·单元类 | 第56-65页 |
·荷载类 | 第65-67页 |
·材料类 | 第67-69页 |
·矩阵类 | 第69-70页 |
·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70-71页 |
·非线性分析的求解 | 第71-72页 |
·混合法 | 第71-72页 |
·本文的收敛问题 | 第72-73页 |
·整体刚度矩阵数据的存储方式 | 第73-76页 |
第6章 程序验证及实例分析 | 第76-84页 |
·实例验证 | 第76-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