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小企业融资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1-1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国外 | 第9-10页 |
·国内 | 第10-11页 |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1-13页 |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1-12页 |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第2章 四川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 第13-23页 |
·四川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 第13-16页 |
·四川中小企业概况 | 第13-14页 |
·中小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原因 | 第14-15页 |
·中小企业的地位作用 | 第15-16页 |
·四川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 第16-23页 |
·融资渠道单一 | 第16-17页 |
·主渠道-银行贷款融资状况 | 第17-18页 |
·中小企业融资分类情况 | 第18-23页 |
第3章 四川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和问题分析 | 第23-34页 |
·中小企业主要的融资方式 | 第23-27页 |
·银行贷款 | 第23-24页 |
·股票融资 | 第24-25页 |
·债券融资 | 第25-26页 |
·风险投资 | 第26-27页 |
·四川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和问题分析 | 第27-32页 |
·间接融资的制约因素和问题分析 | 第27-31页 |
·直接融资的制约因素和问题分析 | 第31-32页 |
·解决四川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突破口 | 第32-34页 |
·信用担保的功能 | 第32-33页 |
·信用担保的关键--风险责任分担 | 第33-34页 |
第4章 信用担保贷款的风险责任分担问题研究 | 第34-43页 |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贷款的风险责任分担问题 | 第34-37页 |
·国际经验 | 第34-35页 |
·四川中小企业担保贷款的风险责任分担问题 | 第35-36页 |
·信用担保贷款的风险责任分担的构想 | 第36-37页 |
·信用担保贷款的风险责任分担模型(一) | 第37-40页 |
·基本思路 | 第37页 |
·建立模型 | 第37-39页 |
·模型求解 | 第39-40页 |
·信用担保贷款的风险责任分担模型(二) | 第40-41页 |
·基本思路 | 第40页 |
·建立模型 | 第40-41页 |
·模型求解 | 第41页 |
·基于风险责任分担模型的中小企业融资分析 | 第41-43页 |
·银行批准贷款限额的确定 | 第41-42页 |
·中小企业融资策略选择 | 第42-43页 |
第5章 中小企业融资博弈模型与分析 | 第43-52页 |
·银企不完美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与分析 | 第43-48页 |
·无约束机制的银企动态博弈模型与分析 | 第43-45页 |
·有效约束机制下的银企动态博弈模型与分析 | 第45-46页 |
·约束机制的建立 | 第46-48页 |
·中小企业-投资者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与分析 | 第48-52页 |
·信号博弈模型 | 第48-49页 |
·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 | 第49-50页 |
·信息机制-克服信息不对称 | 第50-52页 |
第6章 四川中小企业融资的建议 | 第52-60页 |
·政府的作用 | 第52-54页 |
·行政干预要适度 | 第52页 |
·政策环境 | 第52-53页 |
·信用环境 | 第53页 |
·法治环境 | 第53-54页 |
·社会服务环境 | 第54页 |
·改进和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服务 | 第54-55页 |
·转变思想观念 | 第54页 |
·合理调整和确定基层银行的贷款审批权限 | 第54-55页 |
·改革信用评级制度 | 第55页 |
·加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配套服务 | 第55页 |
·信贷业务创新 | 第55页 |
·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 | 第55-56页 |
·发展中小金融机构的必要性 | 第55-56页 |
·定位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 第56页 |
·推进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 第56-57页 |
·拓宽担保资金来源渠道 | 第56-57页 |
·担保机构实行商业化经营和规范化运作 | 第57页 |
·建立担保风险分散机制 | 第57页 |
·中小企业自身建设 | 第57-60页 |
·中小企业应保持一个“开放”的姿态 | 第57-58页 |
·找准市场定位,避免发展的盲目性 | 第58页 |
·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 | 第58页 |
·维护和提高企业信用度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