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引言 | 第7-9页 |
1.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7-8页 |
2. 本文的工作及组织 | 第8-9页 |
本文的工作 | 第8页 |
论文的组织 | 第8-9页 |
第一章 软件自动化基础理论 | 第9-12页 |
1.1 软件自动化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 第9页 |
1.2 软件自动化实现途径 | 第9-10页 |
1.3 典型的自动化系统介绍 | 第10-12页 |
第二章 JAVA开发方法 | 第12-20页 |
2.1 用UML开发JAVA程序 | 第12-13页 |
2.2 JAVA过程蓝图 | 第13-14页 |
2.3 一种统一的算法程序设计方法 | 第14-16页 |
2.3.1 PAR方法的组成 | 第15页 |
2.3.2 PAR方法的开发步骤 | 第15-16页 |
2.4 PAR方法开发实例 | 第16-20页 |
第三章 自定义JAVA可重用部件库的设计与实现 | 第20-35页 |
3.1 部件的基本概念 | 第20-21页 |
3.2 自定义JAVA可重用部件库的设计和实现的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3.2.1 软件重用技术 | 第21页 |
3.2.2 部分实现理论 | 第21页 |
3.2.3 PAR方法 | 第21-22页 |
3.3 三个基本问题 | 第22-27页 |
3.3.1 确立最基本的部件 | 第22-23页 |
3.3.2 部件的两种不同的实现形式 | 第23-24页 |
3.3.3 部件的可靠性 | 第24-27页 |
3.3.3.1 利用PAR方法来保证部件的可靠性 | 第24-25页 |
3.3.3.2 利用容错技术来保证部件的可靠性 | 第25-26页 |
3.3.3.3 部件库的测试 | 第26-27页 |
3.4 自定义JAVA可重用部件库的设计与实现 | 第27-35页 |
3.4.1 自定义JAVA可重用部件的总体设计 | 第27页 |
3.4.2 自定义JAVA可重用部件库的具体设计与实现 | 第27-35页 |
第四章 APLA—JAVA程序转换器的设计和实现 | 第35-45页 |
4.1 转换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35-36页 |
4.2 转换系统实现 | 第36-43页 |
4.2.1 泛型程序设计思想的实现 | 第36-38页 |
4.2.1.1 泛型程序设计思想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 第36页 |
4.2.1.2 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4.2.1.3 泛型思想在转换系统中的具体实现 | 第37-38页 |
4.2.2 转换规则 | 第38-43页 |
4.2.2.1 类型定义转换 | 第38-39页 |
4.2.2.2 变量声明转换 | 第39-40页 |
4.2.2.3 常量定义转换 | 第40页 |
4.2.2.4 自定义过程及函数转换 | 第40-41页 |
4.2.2.5 表达式的转换 | 第41页 |
4.2.2.6 语句的转换 | 第41-43页 |
4.3 APLA—JAVA程序自动转换系统的使用 | 第43-45页 |
4.3.1 安装和运行 | 第43-44页 |
4.3.2 系统界面 | 第44页 |
4.3.3 转换系统的使用 | 第44-45页 |
第五章 系统运行效果 | 第45-59页 |
1. 前序遍历二叉树的非递归算法 | 第45-47页 |
2. 加法实现求立方问题 | 第47-49页 |
3. 拓朴排序算法 | 第49-53页 |
4. 最小生成树prim算法 | 第53-59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9-61页 |
工作总结 | 第59页 |
进一步的工作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