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

拟南芥COⅠ1互作基因的分离与鉴定

中文摘要第1-10页
英语摘要第10-14页
本论文缩写词表第14-17页
第一章 导言第17-28页
 1.1 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 L.第17-19页
  1.1.1 普通生物学特性第17页
  1.1.2 遗传学特性第17-19页
 1.2 茉莉素——一类新的植物激素第19-25页
  1.2.1 茉莉素的分布及生物合成第19-21页
   (1) 分布第19页
   (2) 茉莉素的立体化学和生物合成第19-21页
  1.2.2 茉莉素的功能第21-25页
   (1) 促进衰老第21-22页
   (2) 抑制生长第22页
   (3) 促进乙烯产生和果实成熟第22页
   (4) 促进插条生根第22页
   (5) 诱导块茎形态建成第22页
   (6) 影响气孔、颖花开放第22页
   (7) 影响光合作用第22-23页
   (8) 调控基因表达第23页
   (9) 调控植物抗性第23-25页
 1.3 COI1基因第25-27页
  1.3.1 冠毒素第25-26页
  1.3.2 COI1基因的分离第26页
  1.3.3 COI1基因第26-27页
 1.4 目标第27-28页
第二章 COI1互作基因的分离第28-40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8-33页
  2.1.1 材料第28-30页
   2.1.1.1 拟南芥酵母双杂交pB42AD cDNA文库第28页
   2.1.1.2 质粒第28-29页
   2.1.1.3 菌株第29页
   2.1.1.4 培养基第29-30页
   2.1.1.5 其它试剂第30页
   2.1.1.6 引物第30页
  2.1.2 方法第30-33页
   2.1.2.1 醇母转化及培养第30-31页
   2.1.2.2 PCR检测第31页
   2.1.2.3 限制性内切酶反应第31页
   2.1.2.4 归群第31页
   2.1.2.5 酵母质粒提取第31页
   2.1.2.6 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coli KC8菌株第31-32页
   2.1.2.7 pB42AD重组质粒提取第32页
   2.1.2.8 测序与序列分析第32-33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3-38页
  2.2.1 PCR第33页
  2.2.2 酶切结果第33-34页
  2.2.3 归群第34-35页
  2.2.4 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coli KC8菌株及检测第35页
  2.2.5 pB42AD cDNA重组质粒提取与序列分析第35-38页
 2.3 讨论第38-40页
  2.3.1 酵母双杂交分析体系第38-39页
  2.3.2 限制性内切酶反应及归群第39页
  2.3.3 E.coli KC8菌株第39页
  2.3.4 ASK1 cDNA第39-40页
第三章 ASK1等基因的功能分析第40-51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40-43页
  3.1.1 酵母双杂交分析第40页
  3.1.2 基因功能分析第40-43页
   (1) T-DNA筛选第40-41页
   (2) 拟南芥的培养第41页
   (3) ASK1等反义基因构建及拟南芥的转化第41-43页
   (4) 转ASK1等反义基因植物表型观察第43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43-49页
  3.2.1 酵母双杂交分析第43页
  3.2.2 T-DNA筛选第43-44页
  3.2.3 转基因植株筛选第44-45页
  3.2.4 ASK1等反义转化拟南芥植株的表型分析第45-49页
   (1) ASK1反义转化导致雄性不育第45-46页
   (2) MeJA对转反义基因植株的影响第46-48页
   (3) 抗性测试结果第48-49页
 3.3 讨论第49-51页
  3.3.1 T-DNA筛选第49页
  3.3.2 反义RNA技术第49-50页
  3.3.3 ASK1与雄性不育第50页
  3.3.4 植物转化方法第50-51页
第四章 ASK1、COI1蛋白表达与抗血清制备第51-59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1-55页
  4.1.1 材料第51-52页
   (1) 菌株及载体第51页
   (2) 培养基及酶试剂第51页
   (3) 引物第51-52页
  4.1.2 方法第52-55页
   4.1.2.1 ASK1在酵母中的蛋白表达第52-54页
   4.1.2.2 COI1在E.coli中的表达第54页
   4.1.2.3 ASK1、COI1蛋白抗血清制备第54-55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55-57页
  4.2.1 GST-ASK1融合蛋白第55页
  4.2.2 PET COI1重组质粒的鉴定第55-56页
  4.2.3 COI1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蛋白表达与纯化第56-57页
  4.2.4 ASK1、COI1抗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第57页
 4.3 讨论第57-59页
第五章 转反义ASK1植株的分子检测与COI1和ASK1的共免疫沉淀第59-68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59-62页
  5.1.1 材料第59页
  5.1.2 方法第59-62页
   (1) 拟南芥培育第59页
   (2) 植物DNA提取第59-60页
   (3) 植物RNA提取第60页
   (4) 植物蛋白质提取第60页
   (5) 转基因植株PCR检测第60页
   (6) 转基因植株RT-PCR检测第60-61页
   (7) Western印迹第61页
   (8) COI1、ASK1共免疫沉淀试验第61-62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62-66页
  5.2.1 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第62页
  5.2.2 反义转化对拟南芥雄性不育株花中ASK1转录的影响第62-63页
  5.2.3 α-COI1、α-ASK1抗血清专一性检测第63-64页
  5.2.4 反义转化对拟南芥雄性不育株花中ASK1转译的影响第64页
  5.2.5 COI1与ASK1在植株体内形成蛋白复合体第64-66页
 5.3 讨论第66-68页
第六章 ASK1互作基因的分离第68-74页
 6.1 材料与方法第68页
  6.1.1 plexASK1重组质粒的构建第68页
  6.1.2 其它步骤第68页
 6.2 结果与分析第68-72页
  6.2.1 归群第68-71页
  6.2.2 测序与序列分析第71-72页
 6.3 讨论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84页
附录1 部分ASK1互作基因核苷酸序列图第84-87页
致谢第87-88页
作者简历第88-89页
博士在读期间主要学术成果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简兵簿与汉代兵器论考
下一篇:汉族、回族、藏族和维吾尔族大学生心理健康观和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