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论文--自动调整论文

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力系统稳定控制中的应用

第一部分 人工智能技术在发电机再同步控制中的应用第1-64页
 第一章 概论第9-14页
  1.1 电力系统稳定性方面的研究概况第9-11页
   1.1.1 国外的有关维持和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措施第10-11页
   1.1.2 我国的有关维持和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的措施第11页
  1.2 人工智能技术的功能特点第11-12页
  1.3 本文第一部分的主要工作第12-14页
 第二章 发电机的失步和再同步第14-24页
  2.1 绪论第14-17页
  2.2 励磁系统对发电机稳定性的影响第17-20页
  2.3 原动机及调速器对发电机稳定性的影响第20-23页
  2.4 结论第23-24页
 第三章 再同步附加断续控制及简化附加断续控制的基本原理第24-32页
  3.1 附加断续励磁控制原理第24-25页
   3.1.1 励磁控制的发展近况第24-25页
   3.1.2 附加断续励磁控制的基本思想第25页
  3.2 快关汽门控制原理第25-26页
   3.2.1 快关汽门的概念及其发展第25-26页
   3.2.2 快关汽门控制原理第26页
  3.3 文献[13]中提出的再同步附加断续控制原理第26-30页
   3.3.1 拉入同步和防止滑过同步的控制策略第27-29页
   3.3.2 防止再同步失败的控制策略第29页
   3.3.3 再同步附加断续控制的规律第29-30页
  3.4 再同步简化附加断续控制原理第30-32页
 第四章 采用附加断续控制机理实现发电机再同步的智能控制器第32-58页
  4.1 模糊控制在工程控制中的应用第32-40页
   4.1.1 模糊控制理论发展概况第32-33页
   4.1.2 模糊控制的基本思想第33页
   4.1.3 模糊控制的特点第33-34页
   4.1.4 模糊控制系统第34-40页
  4.2 模糊神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第40-46页
   4.2.1 模糊神经控制器的概念第40-41页
   4.2.2 模糊神经控制器的网络结构及其学习算法第41-46页
  4.3 附加模糊控制系统的结构及其作用第46-47页
  4.4 实现再同步附加断续控制机理的模糊控制器原理第47-51页
  4.5 实现再同步简化附加断续控制机理的模糊控制器原理第51-55页
  4.6 模糊神经控制器的设计第55-56页
  4.7 模糊控制器逻辑判定系统及其相应的执行系统第56-58页
   4.7.1 逻辑判定系统的功能第56页
   4.7.2 附加快速励磁控制执行系统第56页
   4.7.3 附加快关汽门控制的执行系统第56-58页
 第五章 数字仿真第58-64页
  5.1 进行附加模糊控制器数字仿真时所用的单机—无穷大系统示意图及其仿真结果第58-59页
  5.2 进行附加模糊控制器数字仿真时所用的多机系统示意图及其仿真结果第59-61页
  5.3 附加模糊神经网络控制器时的仿真结果分析第61-62页
  5.4 结论第62-64页
第二部分 ANN在最佳重合闸时刻研究中的应用第64-77页
 第六章 基于小波变换和肋研的最佳重合闸时刻的研究第64-75页
  6.1 有关重合闸时间的研究概况第64-65页
  6.2 最佳重合闸时刻的物理解释第65-66页
  6.3 人工神经网络(ANN)的概况和功能特点第66-67页
  6.4 确定最佳重合闸时刻的方法第67-72页
   6.4.1 小波变换分析及特征值的提取第68-70页
   6.4.2 ANN结构及训练第70-72页
  6.5 算例第72-74页
  6.6 结论第74-75页
 第七章 结论第75-77页
致谢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探究式学习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寿险营销体制的国际比较及我国寿险营销体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