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城市信用社金融监管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国内城市信用社金融监管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国外银行业金融监管相关研究 | 第14-18页 |
·简要评价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历史分析法 | 第18-19页 |
·比较分析法 | 第19页 |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 第19页 |
·文献研究法 | 第19页 |
·访谈法 | 第19页 |
·创新点、重点及难点 | 第19-21页 |
·创新点 | 第19-20页 |
·重点及难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城市信用社金融监管基本理论概述 | 第21-25页 |
·城市信用社金融监管的概念 | 第21页 |
·城市信用社金融监管的要素 | 第21-23页 |
·监管目标 | 第21页 |
·监管主体 | 第21页 |
·监管内容 | 第21-23页 |
·监管手段 | 第23页 |
·城市信用社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3-24页 |
·系统风险理论 | 第24页 |
·适度竞争理论 | 第24-25页 |
第3章 本溪市城市信用社金融监管的现状 | 第25-33页 |
·本溪市城市信用社的基本情况 | 第25页 |
·本溪市城市信用社金融监管取得的成效 | 第25-28页 |
·化解经营风险,保证良好运行 | 第26页 |
·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框架已初步搭建 | 第26-27页 |
·监管指标体系逐步完善 | 第27-28页 |
·本溪市城市信用社金融监管中存在的缺陷 | 第28-31页 |
·监管目标模糊不清 | 第28页 |
·监管主体权责不明 | 第28-29页 |
·监管内容狭窄 | 第29页 |
·监管手段不完善 | 第29-30页 |
·监管效率不显著 | 第30页 |
·内控机制不健全 | 第30-31页 |
·本溪市城市信用社金融监管缺陷的原因分析 | 第31-33页 |
·法定职能交义,协调机制不健全 | 第31页 |
·上级指令性任务多,缺乏针对性 | 第31-32页 |
·监管理念滞后,思维固化 | 第32页 |
·激励机制不健全,缺乏创新 | 第32页 |
·信用社发展缓慢,管理不规范 | 第32-33页 |
第4章 对本溪市城市信用社实施有效监管的建议 | 第33-43页 |
·更新监管理念,调整监管目标 | 第33-34页 |
·确立以安全性、公平性、效率性为核心的监管目标 | 第33页 |
·明确以"促进信用社健康发展"为根本的监管理念 | 第33页 |
·加强学习,统一并内化监管认识 | 第33-34页 |
·拓宽监管思路,有效地促进监管目标的实现 | 第34页 |
·完善协调机制,明确监管职责 | 第34-36页 |
·建立有效的监管协调机制 | 第34-35页 |
·界定监管范围,明确监管职责 | 第35页 |
·加强沟通,强化信息交流 | 第35页 |
·逐渐强化银监分局的监管职能 | 第35-36页 |
·明确监管重点,拓展监管内容 | 第36-38页 |
·完善高级管理人员监管 | 第36页 |
·根据风险状况实行差别管理 | 第36-37页 |
·强化表外业务的监管 | 第37页 |
·建立动态的监管指标体系 | 第37-38页 |
·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监管手段 | 第38-39页 |
·加大现场检查的力度 | 第38页 |
·完善非现场监管手段 | 第38页 |
·提高认识,健全电子化监管手段 | 第38-39页 |
·结合实际,运用不同的监管手段 | 第39页 |
·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完善市场约束机制 | 第39-43页 |
·强化城市信用社的内控制度建设 | 第39-40页 |
·强化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 | 第40-41页 |
·完善权力制约机制 | 第41-42页 |
·强化稽核监督,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稽核队伍 | 第42-43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3-44页 |
·监管中存在问题的根源是理念滞后 | 第43页 |
·抓住监管要害,促进信用社自身建设 | 第43页 |
·加速构建新的监管机制 | 第43页 |
·论文的缺陷和不足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作者简介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