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电流检测与控制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 ·谐波和无功电流的产生 | 第11-12页 |
| ·谐波和无功电流的危害 | 第12-13页 |
| ·谐波抑制和无功补偿的意义 | 第13-14页 |
| ·谐波和无功电流的抑制技术 | 第14-18页 |
| ·治理谐波与无功电流的主要措施 | 第14-15页 |
| ·无源滤波技术 | 第15-17页 |
| ·有源滤波技术 | 第17-18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发展历史 | 第18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20-21页 |
| 第2章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结构与原理 | 第21-27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分类 | 第21-24页 |
| ·串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21-22页 |
|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22-23页 |
| ·混合型有源电力滤波器 | 第23-24页 |
|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24-25页 |
| ·基本结构 | 第24-25页 |
| ·工作原理 | 第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 第3章 谐波和无功电流检测技术的研究 | 第27-39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常见的电流检测方法 | 第27-29页 |
| ·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的电流检测法研究 | 第29-33页 |
| ·三相电路瞬时无功理论 | 第29-31页 |
| ·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的i_p-i_q检测法 | 第31-33页 |
| ·基于有功分离的电流检测法研究 | 第33-36页 |
| ·三相电流傅立叶分解 | 第33-34页 |
| ·基于有功分离的检测法在对称三相系统中的研究 | 第34-35页 |
| ·基于有功分离的检测法在不对称三相系统中的研究 | 第35-36页 |
| ·基于有功分离的电流检测法中低通滤波器的设计 | 第36-38页 |
| ·低通滤波器的类型选择 | 第37页 |
| ·低通滤波器的参数设计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补偿电流发生电路的研究 | 第39-53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主电路结构与参数设计 | 第39-44页 |
| ·主电路结构选择 | 第39-41页 |
| ·主电路开关器件选择 | 第41页 |
| ·主电路参数的设计 | 第41-44页 |
| ·补偿电流控制方法的研究 | 第44-51页 |
| ·滞环比较法 | 第44-45页 |
| ·三角波脉宽调制法 | 第45-46页 |
| ·递推积分PI控制算法及其性能研究 | 第46-50页 |
| ·模糊递推积分PI控制算法的研究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5章 系统设计与仿真研究 | 第53-73页 |
| ·概述 | 第53-54页 |
| ·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介绍 | 第53页 |
| ·仿真参数设定及系统模型系统 | 第53-54页 |
| ·基于瞬时无功理论的i_p-i_q电流检测法仿真 | 第54-59页 |
| ·对称三相电路仿真分析 | 第54-57页 |
| ·不对称三相电路仿真分析 | 第57-59页 |
| ·基于有功分离的电流检测法仿真研究 | 第59-61页 |
| ·对称三相电路仿真分析 | 第59-60页 |
| ·不对称三相电路仿真分析 | 第60-61页 |
| ·低通滤波器参数的优化设计仿真研究 | 第61-64页 |
| ·截止频率优化设计与仿真研究 | 第61-63页 |
| ·阶数优化设计与仿真研究 | 第63-64页 |
| ·电流控制器设计 | 第64-69页 |
| ·模糊递推积分PI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 | 第64-67页 |
| ·两种PWM调制法仿真比较 | 第67-69页 |
| ·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系统设计与仿真 | 第69-71页 |
| ·三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系统设计与仿真 | 第69-71页 |
| ·单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系统仿真 | 第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致谢 | 第79-8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所做的工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