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网络拥塞控制若干问题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6页 |
·网络拥塞控制研究的意义 | 第12-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4页 |
·拥塞与拥塞控制 | 第14-18页 |
·基于源端的TCP拥塞控制算法 | 第18-24页 |
·TCP拥塞控制算法 | 第18-20页 |
·TCP拥塞控制算法的改进 | 第20-22页 |
·源端拥塞控制算法的研究现状 | 第22-24页 |
·基于路由器的IP拥塞控制算法 | 第24-33页 |
·IP拥塞控制算法研究的意义 | 第24-26页 |
·随机早期检测(RED)及其改进算法 | 第26-29页 |
·基于优化理论的拥塞控制算法 | 第29-30页 |
·基于控制理论的拥塞控制算法 | 第30-33页 |
·现有算法存在的问题 | 第33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6页 |
第二章 基于IMC-Smith算法的AQM策略 | 第36-50页 |
·问题的引入 | 第36-37页 |
·网络拥塞控制机制建模 | 第37-42页 |
·IMC-Smith控制算法在AQM中的应用 | 第42-49页 |
·内模控制基本原理 | 第43-44页 |
·大时滞网络系统IMC-Smith控制算法设计 | 第44-46页 |
·IMC-Smith控制算法仿真 | 第46-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第三章 AQM中的模糊-Smith算法 | 第50-64页 |
·问题的引入 | 第50-52页 |
·基于模糊-Smith的AQM控制 | 第52-60页 |
·设计目标 | 第52-54页 |
·TCP拥塞控制的数学模型 | 第54-56页 |
·基于改进的模糊-Smith的主动队列管理算法 | 第56-60页 |
·稳定性分析 | 第60-61页 |
·控制算法仿真与分析 | 第61-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四章 基于自适应灰色预测的VRC虚速率算法 | 第64-78页 |
·引言 | 第64-65页 |
·VRC虚速率算法分析 | 第65-68页 |
·控制策略 | 第68-72页 |
·基于灰色预测自适应PID理论的VRC算法 | 第69页 |
·自适应PID控制算法 | 第69-71页 |
·灰色预测器 | 第71-72页 |
·稳定性分析 | 第72-73页 |
·仿真性能分析 | 第73-77页 |
·瓶颈链路中单路TCP连接 | 第73-75页 |
·瓶颈链路中多路TCP连接 | 第75-77页 |
·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五章 基于显式速率反馈的拥塞控制算法 | 第78-90页 |
·引言 | 第78-79页 |
·TCP/IP网络拥塞控制机制 | 第79-80页 |
·控制器设计 | 第80-86页 |
·控制算法仿真研究 | 第86-88页 |
·小结 | 第88-90页 |
第六章 基于价格策略的拥塞控制机制 | 第90-106页 |
·系统模型与分析 | 第90-92页 |
·基于资源占有率的价格策略 | 第92-94页 |
·基于激励Stackelberg的价格策略 | 第94-102页 |
·对策论及相关背景知识简介 | 第94-99页 |
·激励价格策略 | 第99-102页 |
·数值例子和仿真 | 第102-105页 |
·小结 | 第105-106页 |
第七章 网络拥塞控制算法的稳定性分析 | 第106-116页 |
·引言 | 第106-108页 |
·算法分析 | 第108-111页 |
·原始问题 | 第109页 |
·对偶问题 | 第109-111页 |
·算法的全局稳定性分析 | 第111-115页 |
·忽略回路时延的稳定性 | 第111-113页 |
·考虑回路时延的稳定性条件 | 第113-115页 |
·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16-120页 |
·研究工作总结 | 第116-117页 |
·待拓展的工作和未来研究方向 | 第117-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8页 |
致谢 | 第128-130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 第130-132页 |
论文有关数据统计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