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龙潭沟乡村旅游的社区参与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27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 第11-23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8页 |
·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综述 | 第18-23页 |
·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的比较 | 第23页 |
·乡村旅游中社区参与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25页 |
·社区旅游战略模式 | 第25页 |
·社区参与的阶段性理论 | 第25-26页 |
·研究方法 | 第26-27页 |
·文献分析法 | 第26页 |
·社区调查和访谈 | 第26页 |
·统计分析法 | 第26-27页 |
2. 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相关概念 | 第27-35页 |
·乡村旅游相关概念 | 第27-28页 |
·乡村旅游的内涵 | 第27页 |
·乡村旅游的特点 | 第27-28页 |
·社区相关概念 | 第28-31页 |
·社区 | 第28-29页 |
·旅游社区 | 第29-30页 |
·乡村旅游目的地社区 | 第30-31页 |
·社区参与旅游相关概念 | 第31-35页 |
·社区参与 | 第31-32页 |
·社区参与旅游 | 第32-33页 |
·社区参与的乡村旅游 | 第33-35页 |
3. 南阳龙潭沟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问卷调查 | 第35-45页 |
·龙潭沟社区的概况 | 第35-37页 |
·龙潭沟地理位置 | 第35-36页 |
·龙潭沟社区自然资源 | 第36-37页 |
·龙潭沟社区居民概况 | 第37页 |
·问卷调查 | 第37-43页 |
·问卷设计 | 第37页 |
·调查对象及其基本情况 | 第37-38页 |
·问卷分析 | 第38-43页 |
·龙潭沟乡村旅游社区参与的特点 | 第43-45页 |
·处于组织参与阶段 | 第43页 |
·以经济参与为主 | 第43-44页 |
·参与的层次较低 | 第44页 |
·社区居民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 第44-45页 |
4. 促进和抑制社区参与的因素 | 第45-52页 |
·促进因素 | 第45-48页 |
·社区居民对旅游业发展持支持的态度 | 第45-46页 |
·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强烈 | 第46-47页 |
·社区参与的空间较大 | 第47-48页 |
·政府信任度较高,村级组织健全 | 第48页 |
·抑制因素 | 第48-52页 |
·居民自主参与能力低 | 第48页 |
·社区居民民主意识淡薄 | 第48-49页 |
·社区参与的机制不健全 | 第49页 |
·社区居住条件改造难度较大 | 第49-50页 |
·社区居民缺乏对旅游业本质的认识 | 第50页 |
·缺乏有效的自我管理和自治组织 | 第50页 |
·旅游管理人员在社区参与中的角色错位 | 第50页 |
·旅游管理者和开发商的观念和能力落后 | 第50-51页 |
·外来企业使社区在乡村旅游中的收益过低 | 第51-52页 |
5. 南阳龙潭沟社区参与机制研究 | 第52-61页 |
·社区参与的引导机制 | 第52-54页 |
·社区参与激励机制 | 第52-53页 |
·旅游培训教育机制 | 第53-54页 |
·社区参与的利益保障机制 | 第54-56页 |
·制定相应的法律体系 | 第54-55页 |
·完善补偿制度 | 第55-56页 |
·提供旅游商机和就业机会 | 第56页 |
·完善利益分配 | 第56页 |
·社区参与咨询机制 | 第56-58页 |
·旅游发展决策咨询 | 第57页 |
·旅游发展具体思路咨询 | 第57页 |
·旅游发展引发影响问题的咨询 | 第57-58页 |
·社区参与监控机制 | 第58页 |
·社区监督机制 | 第58页 |
·环境监控机制 | 第58页 |
·社区参与评估、反馈机制 | 第58-59页 |
·评估机制 | 第58-59页 |
·反馈机制 | 第59页 |
·机制框架 | 第59-61页 |
6. 结语 | 第61-64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问题讨论 | 第62页 |
·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