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第二章 中国近现代社会全盘西化思潮兴起的背景 | 第14-16页 |
·国际背景 | 第14-15页 |
·国内背景 | 第15-16页 |
第三章 中国近现代社会全盘西化思潮的发展历程 | 第16-29页 |
·中国近现代社会全盘西化思潮的发展 | 第16-25页 |
·第一阶段:中体西用的提出 | 第16-18页 |
·第二阶段: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思想的产生 | 第18-21页 |
·第三阶段:民主与科学思想的产生 | 第21-23页 |
·第四阶段:“全盘西化”主张的提出 | 第23-25页 |
·全盘西化思潮和其他主要社会思潮的关系 | 第25-29页 |
·全盘西化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 第26-27页 |
·全盘西化思潮与文化保守主义的关系 | 第27-29页 |
第四章 中国近现代社会全盘西化思潮的反思 | 第29-42页 |
·中国近现代社会全盘西化思潮的特点 | 第29-33页 |
·以文化进化论为理论基础 | 第29-30页 |
·以层层推进的反传统为基本思路 | 第30-32页 |
·以民族危机和现实关怀为关注焦点 | 第32-33页 |
·对中国近现代化社会全盘西化思潮的评析 | 第33-38页 |
·中国近现代社会全盘西化思潮的进步性 | 第33-35页 |
·中国近现代社会全盘西化思潮的局限性 | 第35-38页 |
·全盘西化不适合当前世界的发展趋势 | 第38-42页 |
·全盘西化不适合中国国情 | 第39页 |
·对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 第39-40页 |
·阻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 第40-42页 |
第五章 中国近现代社会全盘西化思潮对中国现代化的启示 | 第42-45页 |
·既要肯定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又要肯定各民族文化之间的交融性 | 第42-43页 |
·必须弘扬民族主体精神 | 第42-43页 |
·走中西文化融合之路 | 第43页 |
·既要有继承性又要有创新性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