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0-13页 |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3-15页 |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3-14页 |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14-15页 |
| ·本文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钢铁厂煤气管网系统模型 | 第16-29页 |
| ·副产煤气的基本特点 | 第16-19页 |
| ·钢铁厂副产煤气成分 | 第16-17页 |
| ·钢铁厂副产煤气产销正态分布 | 第17-19页 |
| ·管网结构 | 第19-22页 |
| ·管道基本性质 | 第19页 |
| ·管网基本结构 | 第19-22页 |
| ·管网中的设备 | 第22-29页 |
| ·产气用户 | 第22-24页 |
| ·耗气用户 | 第24-25页 |
| ·煤气柜 | 第25-26页 |
| ·放散塔 | 第26页 |
| ·煤气混合站和加压站 | 第26-27页 |
| ·管网系统中间节流元件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钢铁厂煤气管网稳态水力计算的基本理论 | 第29-50页 |
| ·煤气管网稳态模型 | 第29-43页 |
| ·煤气管网流体基本方程 | 第29-30页 |
| ·水平管道的流量计算基本公式 | 第30-33页 |
| ·环状管网稳态模型 | 第33-41页 |
| ·枝状管网的稳态模型 | 第41-43页 |
|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 第43-48页 |
| ·边界条件 | 第43-46页 |
| ·初始条件 | 第46-48页 |
| ·管道的摩阻系数 | 第48-50页 |
| ·煤气管道摩擦阻力损失计算 | 第48-49页 |
| ·局部阻力损失 | 第49-50页 |
| 第四章 钢铁厂煤气管网瞬态水力计算的基本理论 | 第50-72页 |
| ·瞬变流基础 | 第50-54页 |
| ·瞬变流的概念 | 第50-51页 |
| ·压力波传播过程 | 第51-52页 |
| ·压力波传播速度 | 第52-53页 |
| ·瞬变流的基本算法类型 | 第53-54页 |
| ·瞬变流计算基础理论 | 第54-72页 |
| ·特征线方程的推导 | 第55-59页 |
| ·瞬变流计算的边界条件 | 第59-69页 |
| ·整个管网系统分段及程序计算流程图 | 第69-72页 |
| 第五章 钢铁厂煤气管网瞬变流计算模拟及分析 | 第72-89页 |
| ·单管道特征线法模拟求解及分析 | 第72-75页 |
| ·模拟条件 | 第72-73页 |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73-75页 |
| ·串联管道特征线法模拟求解及分析 | 第75-77页 |
| ·模拟条件 | 第75页 |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75-77页 |
| ·分岔管道特征线法模拟求解及分析 | 第77-78页 |
| ·模拟条件 | 第77页 |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77-78页 |
| ·钢铁厂煤气管网特征线法模拟求解及分析 | 第78-86页 |
| ·模拟条件 | 第79-80页 |
|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80-86页 |
| ·钢铁厂瞬变流的预防 | 第86-89页 |
| ·建立能源管理中心 | 第86页 |
| ·提高动力调度业务人员素质,增强职工安全意识 | 第86页 |
| ·改建、增添煤气柜,提高管网缓冲能力 | 第86-87页 |
| ·改造、添加煤气放散塔,稳定管网压力 | 第87页 |
| ·增添缓冲用户 | 第87页 |
| ·分析各用户可能发生甩负荷的各种情况,建立相应预案 | 第87页 |
| ·煤气管道的重新设计 | 第87-89页 |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第89-91页 |
| ·结论 | 第89页 |
| ·有待解决和深化问题 | 第89-90页 |
| ·对论文的展望 | 第90-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 致谢 | 第94-95页 |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