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像分析的纺织品起毛起球客观评级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 第10页 |
·纺织品等级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织物起球等级的主观评估 | 第10-12页 |
·织物起球等级的客观评估方法 | 第12-13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织物起球图像的预处理和毛球的提取 | 第15-26页 |
·织物起球图像的预处理 | 第15-18页 |
·灰度开闭运算 | 第16-18页 |
·Top-Hat变换 | 第18页 |
·织物起球图像的毛球提取 | 第18-23页 |
·大津法二值化 | 第19-20页 |
·最小误差法二值化 | 第20-22页 |
·最小偏态法二值化 | 第22-23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3-25页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三种粘连颗粒分割的方法的比较 | 第26-34页 |
·极限腐蚀和条件膨胀 | 第26-28页 |
·极限腐蚀的步骤 | 第26-27页 |
·条件膨胀步骤 | 第27-28页 |
·基于距离变换和分水岭算法的方法 | 第28-31页 |
·倒角(Chamfer)距离 | 第28-29页 |
·分水岭算法 | 第29-31页 |
·数字切割方法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粘连毛球颗粒的分割 | 第34-51页 |
·毛球颗粒轮廓的表示 | 第34-39页 |
·三点链码和及其计算方法 | 第34-36页 |
·边界的基本参数 | 第36-38页 |
·形状特征 | 第38-39页 |
·粘连区域的瓶颈部位的确定 | 第39-41页 |
·边界上连接线像素的识别 | 第39-40页 |
·内点中连接线像素的识别 | 第40-41页 |
·确定瓶颈部位及其后续处理 | 第41页 |
·粘连区域的连接线与切割点 | 第41-42页 |
·粘连区域连接线的跟踪 | 第41-42页 |
·核实连接线的有效性 | 第42页 |
·切割点确定 | 第42页 |
·粘连区域的切割 | 第42-45页 |
·切割点的类型 | 第42-43页 |
·边界点切割方法 | 第43页 |
·邻边界点切割方法 | 第43-44页 |
·内部点切割方法 | 第44-45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5-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