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济客专非饱和粉土、粉质粘土地基沉降特性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前言 | 第12-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 ·粉质土工程性质的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非饱和土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路基沉降特性的研究 | 第18-20页 |
| ·研究的意义和目的 | 第20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 第2章 胶济线地基土的工程地质特性 | 第22-43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2-23页 |
| ·地形地貌 | 第22页 |
| ·地层岩性 | 第22-23页 |
| ·气候与水文地质条件 | 第23页 |
| ·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 | 第23页 |
| ·地基土钻孔取样 | 第23-25页 |
| ·静力触探试验分析 | 第25-31页 |
| ·概述与方法 | 第25-26页 |
| ·试验资料整理和分析 | 第26-31页 |
| ·标准贯入试验分析 | 第31-33页 |
| ·概述与方法 | 第31-32页 |
| ·试验资料整理和分析 | 第32-33页 |
| ·平板载荷试验分析 | 第33-36页 |
| ·概述与方法 | 第33-34页 |
| ·试验资料整理和分析 | 第34-36页 |
| ·旁压试验分析 | 第36-41页 |
| ·概述与方法 | 第36-38页 |
| ·试验资料整理和分析 | 第38-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3章 粉土和粉质粘土的室内试验研究 | 第43-67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粉土和粉质粘土基本物理性质指标 | 第43-44页 |
| ·粉土和粉质粘土压缩试验研究 | 第44-54页 |
| ·试验内容 | 第44-45页 |
| ·试验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 第45-54页 |
| ·粉土和粉质粘土三轴压缩试验研究 | 第54-66页 |
| ·试验仪器与原理 | 第54-56页 |
| ·试验内容 | 第56-59页 |
| ·试验结果的整理与分析 | 第59-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4章 路基的沉降变形分析 | 第67-79页 |
| ·土体变形机理分析 | 第67-69页 |
| ·地基沉降机理 | 第69-70页 |
| ·影响土压缩性的主要因素 | 第70-72页 |
| ·路基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 第72-74页 |
| ·分层总和法 | 第72页 |
| ·应力路径法 | 第72-73页 |
| ·有限单元法 | 第73页 |
| ·沉降预估法 | 第73-74页 |
| ·地基最终沉降量计算的改进 | 第74-79页 |
| ·改进的分层总和法 | 第74-77页 |
| ·沉降计算应用分析 | 第77-79页 |
| 第5章 路基现场沉降观测试验研究 | 第79-103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试验目的 | 第79页 |
| ·试验段工程地质条件 | 第79-81页 |
| ·沉降观测方案及其观测技术 | 第81-87页 |
| ·现场沉降观测方案 | 第81-83页 |
| ·仪器埋设及沉降观测技术 | 第83-87页 |
| ·沉降观测结果分析 | 第87-97页 |
| ·地表沉降 | 第87-90页 |
| ·分层沉降 | 第90-93页 |
| ·整体沉降 | 第93-95页 |
| ·侧向位移 | 第95-96页 |
| ·孔隙水压力 | 第96-97页 |
| ·沉降预测分析 | 第97-102页 |
| ·原位测试法 | 第97-98页 |
| ·双曲线法 | 第98-99页 |
| ·指数曲线法 | 第99-100页 |
| ·Asaoka法 | 第100-102页 |
| ·计算值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 | 第102-103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5页 |
| ·主要结论 | 第103-104页 |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104-105页 |
| 致谢 | 第105-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1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