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企业内部控制完善研究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1. 导论第13-16页
   ·研究背景第13-14页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4-15页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第15-16页
2. 内部控制基础理论第16-26页
   ·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第16-21页
     ·国外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第16-19页
     ·我国内部控制研究发展第19-21页
   ·内部控制的作用第21-22页
     ·保证企业经营方针政策的有效贯彻与落实第21页
     ·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第21-22页
     ·有效地防范企业风险第22页
     ·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第22页
     ·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第22页
   ·内部控制的原则第22-24页
     ·制衡性原则第22-23页
     ·合法性原则第23页
     ·成本效益原则第23页
     ·全面性原则第23-24页
     ·循序渐近原则第24页
   ·内部控制的局限性第24-26页
     ·受人为错误的影响第24页
     ·受管理越权及滥用职权的限制第24-25页
     ·受串通舞弊的限制第25页
     ·受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第25页
     ·受制度滞后的限制第25-26页
3. 基于COSO 报告的企业内部控制构成要素第26-37页
   ·基于COSO 报告的企业内部控制构成要素的理解第27-34页
     ·控制环境要素置于企业中的理解第27-28页
     ·风险评估要素置于企业中的理解第28-30页
     ·控制活动要素置于企业中的理解第30-32页
     ·信息和沟通要素置于企业中的理解第32-33页
     ·监督要素置于企业中的理解第33-34页
   ·基于COSO 报告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启示第34-37页
     ·公司治理结构应置于控制环境中第34-35页
     ·内部控制关注风险比关注细节控制更为重要第35页
     ·控制活动应和风险评估相结合第35-36页
     ·控制活动应加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的融合第36页
     ·注意信息系统的整合第36页
     ·内部控制的执行比设计更为重要第36-37页
4.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及成因分析第37-43页
   ·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第37-40页
     ·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够,缺乏重视第37-38页
     ·风险控制弱化第38页
     ·内部审计失灵第38-39页
     ·缺乏内部控制的评价程序第39页
     ·信息流通不畅,职责不清第39页
     ·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不足第39-40页
   ·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0-43页
     ·尚未形成类似COSO 报告的权威的内部控制系统第40页
     ·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第40-41页
     ·风险控制意识薄弱第41页
     ·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第41页
     ·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检查不力第41-43页
5. 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第43-52页
   ·构建我国内部控制体系第43页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第43-45页
   ·合理确定内部控制规范的目标定位第45页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第45-46页
   ·加强对风险的关注与管理第46-47页
   ·建立规范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第47-48页
   ·加强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第48-49页
   ·强化企业内、外部监督第49-52页
6. M公司内部控制应用分析第52-63页
   ·M 公司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完善第52-54页
     ·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第52页
     ·M 公司现有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第52-53页
     ·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第53-54页
   ·M 公司的存货内部控制完善第54-56页
     ·公司的存货内部控制第54-55页
     ·M 公司现有的存货内部控制第55-56页
     ·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第56页
   ·M 公司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内部控制完善第56-59页
     ·销售与收款业务循环第56-57页
     ·M 公司现在的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第57-58页
     ·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第58-59页
   ·M 公司采购及付款循环内部控制完善第59-63页
     ·采购及付款循环第59-60页
     ·M 公司现有的采购与付款循环内部控制第60-61页
     ·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后记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分析与研究--基于中成药制造企业新旧成本体系的比较
下一篇:国有企业集团财权配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