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4-31页 |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污水脱氮除磷必要性 | 第14-17页 |
·我国水污染现状 | 第14-16页 |
·氮磷污染与水质富营养化 | 第16-17页 |
·脱氮除磷机理及途径 | 第17-26页 |
·生物脱氮机理 | 第17-22页 |
·生物脱氮的途径 | 第22页 |
·化学、生物除磷机理 | 第22-25页 |
·生物除磷的途径 | 第25-26页 |
·污水脱氮除磷工艺研究进展 | 第26-31页 |
·A~2/O工艺及其变型 | 第26-28页 |
·SBR工艺及其变法 | 第28-29页 |
·氧化沟工艺及其变法 | 第29-31页 |
第二章 课题的研究背景、内容和试验方法 | 第31-38页 |
·本课题研究背景和内容 | 第31-33页 |
·课题背景 | 第31-33页 |
·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 | 第33页 |
·小试试验装置介绍 | 第33-36页 |
·小试装置介绍 | 第33-35页 |
·试验方法 | 第35-36页 |
·上海友联竹园第一污水处理厂简介 | 第36-38页 |
·试验场地简介 | 第36页 |
·水质变化论证 | 第36-38页 |
第三章 一般条件下两系统的氮磷脱除功能对比研究 | 第38-45页 |
·实验目的 | 第38页 |
·实验期间进水水质和实验参数 | 第38-39页 |
·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39-44页 |
·COD的去除 | 第39页 |
·氮的去除 | 第39-41页 |
·磷的去除 | 第41-42页 |
·沿程浓度变化分析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外加碳源条件下两系统的氮磷脱除功能对比研究 | 第45-56页 |
·实验目的 | 第45页 |
·实验期间进水水质和实验参数 | 第45-46页 |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6-55页 |
·工况一:进水COD平均为250mg/L(0.30~0.37kgCOD/kgMLSS.d) | 第46-49页 |
·工况二:进水COD平均为330mg/L(0.38~0.48kgCOD/kgMLSS.d) | 第49-52页 |
·工况三:进水COD平均为450mg/L(0.49~0.62kgCOD/kgMLSS.d) | 第52-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外加氮磷条件下两系统的氮磷脱除功能对比研究 | 第56-61页 |
·实验目的 | 第56页 |
·实验期间进水水质和实验参数 | 第56-57页 |
·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57-59页 |
·COD的去除 | 第57页 |
·氮的去除 | 第57-59页 |
·磷的去除 | 第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六章 有机负荷对氮磷脱除效果的影响 | 第61-66页 |
·实验目的 | 第61页 |
·实验期间进水水质和实验参数 | 第61-62页 |
·实验结果、分析及讨论 | 第62-65页 |
·NH_4~+-N的去除 | 第62-63页 |
·TN的去除 | 第63-64页 |
·TP的去除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建议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