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 第1-49页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7-8页 |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1.HIV研究进展 | 第10-16页 |
·艾滋病流行趋势 | 第10-11页 |
·HIV的分型 | 第11页 |
·HIV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 第11-14页 |
·HIV的传播途径 | 第14-15页 |
·HIV的生活周期 | 第15页 |
·病毒感染和复制 | 第15-16页 |
·HIV感染的机理 | 第16页 |
2.HIV-1包膜糖蛋白gp120的研究进展 | 第16-20页 |
·包膜糖蛋白前体gp160的合成和加工 | 第16-17页 |
·外膜糖蛋白gp120与受体识别 | 第17-19页 |
·gp120的结构 | 第17页 |
·gp120与CD4 | 第17-18页 |
·gp120的共受体 | 第18-19页 |
·跨膜糖蛋白gp41与病毒-细胞融合 | 第19-20页 |
·融膜肽 | 第19页 |
·gp41膜外侧区的螺旋六员束结构 | 第19-20页 |
·HIV-1入侵机制 | 第20页 |
3.HIV诊断与检测的现状 | 第20-25页 |
·血清学实验 | 第21-24页 |
·ELISA实验: | 第21-22页 |
·快速检测(RT)实验: | 第22-23页 |
·尿液HIV抗体检测: | 第23页 |
·确认试验 | 第23-24页 |
·HIV P24抗原检测 | 第24页 |
·核酸检测 | 第24页 |
·基因芯片技术的应用 | 第24页 |
·CD4/CD8细胞计数 | 第24-25页 |
4.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HIV-1 gp120s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鉴定、纯化和初步应用 | 第26-49页 |
1.材料 | 第26-28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26页 |
·材料和试剂 | 第26-27页 |
·实验器材 | 第27页 |
·主要溶液配制 | 第27-28页 |
2.方法 | 第28-34页 |
·PCR反应扩增目的基因 | 第28-29页 |
·重组大肠杆菌工程菌的构建 | 第29-30页 |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9页 |
·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9-30页 |
·重组表达载体的转化 | 第30页 |
·转化子的PCR鉴定 | 第30页 |
·目的蛋白的表达和鉴定 | 第30-32页 |
·小量诱导表达 | 第30页 |
·工程菌的诱导表达 | 第30-31页 |
·表达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 第31页 |
·最佳诱导时间的筛选 | 第31页 |
·Western blot分析 | 第31-32页 |
·重组蛋白的纯化 | 第32-33页 |
·包涵体的提取与纯化 | 第32-33页 |
·镍柱亲和纯化目的蛋白 | 第33页 |
·纯化蛋白的初步应用 | 第33-34页 |
3.结果 | 第34-40页 |
·gp120s的PCR扩增结果 | 第34页 |
·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34-35页 |
·工程菌的诱导表达 | 第35-36页 |
·表达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 第36-37页 |
·最适诱导时间筛选结果 | 第37页 |
·pET32a-gp120s表达产物的Western-Blot分析 | 第37-38页 |
·包涵体的变性、复性 | 第38页 |
·表达产物蛋白的纯化 | 第38-39页 |
·初步应用分析 | 第39-40页 |
4 讨论 | 第40-42页 |
5 小结 | 第42-43页 |
·结论 | 第42页 |
·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第二部分 | 第49-92页 |
英文缩略语表 | 第49-50页 |
中文摘要 | 第50-52页 |
Abstract | 第52-54页 |
前言 | 第54-56页 |
第一章 文献回顾 | 第56-62页 |
1 人肝细胞色素P450及其在药物代谢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56-59页 |
·CYP的命名与分布 | 第56页 |
·CYP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及其功能成分 | 第56-57页 |
·与CYP有关的药物代谢研究方法进展 | 第57-59页 |
2 CYP2A6研究进展 | 第59-62页 |
·CYP2A6基因染色体定位及遗传特征 | 第59页 |
·CYP2A6酶 | 第59页 |
·影响CYP2A6活性的因素 | 第59-62页 |
第二章 CYP2A6野生株在酿酒酵母中的表达、鉴定 | 第62-75页 |
1 材料 | 第62-64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62-63页 |
·试剂 | 第63页 |
·主要溶液和培养基 | 第63-64页 |
·主要仪器 | 第64页 |
2 方法 | 第64-70页 |
·pYES2/CT-CYP2A6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64-67页 |
·PCR引物设计 | 第64-66页 |
·2A6-WT的回复突变引物 | 第64-66页 |
·2A6模板的获取 | 第66页 |
·回复突变获得CYP2A6的cDNA并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 第66-67页 |
·CYP2A6野生株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67页 |
·重组酵母菌株的构建 | 第67页 |
·酵母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67页 |
·电转化并筛选重组菌株 | 第67页 |
·目的蛋白的表达和鉴定 | 第67-69页 |
·重组表达菌株的诱导表达 | 第67-68页 |
·酵母菌体样品的处理 | 第68页 |
·SDS-PAGE分析 | 第68-69页 |
·Western blot分析 | 第69页 |
·酵母微粒体的制备和检测 | 第69-70页 |
·重组酵母菌株的大量诱导表达 | 第69页 |
·酵母微粒体的制备 | 第69页 |
·酵母微粒体蛋白测定 | 第69页 |
·重组CYP2A6微粒体蛋白表达量免疫印迹分析 | 第69页 |
·微粒体中CYP2A6含量测定 | 第69-70页 |
3 结果 | 第70-73页 |
·pYES2/CT-CYP2A6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70-71页 |
·CYP2A6野生株cDNA | 第70页 |
·回复突变法扩增2A6 DNA | 第70页 |
·CYP2A6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70-71页 |
·目的蛋白的Western Blot分析 | 第71-72页 |
·CYP2A6微粒体的检测 | 第72-73页 |
·BSA标准曲线绘制 | 第72页 |
·CYP2A6含量测定 | 第72-73页 |
4 讨论 | 第73-75页 |
第三章 人重组CYP2A6多态性酶的酶学分析和药物高通量筛选 | 第75-83页 |
1 材料 | 第75-76页 |
·酵母微粒体 | 第75页 |
·主要试剂 | 第75页 |
·主要溶液 | 第75页 |
·主要仪器 | 第75-76页 |
2 方法 | 第76-79页 |
·酵母微粒体酶活性鉴定 | 第76页 |
·酶动力学分析 | 第76页 |
·反苯环丙胺对人重组CYP2A6野生株的抑制反应 | 第76-77页 |
·药物高通量筛选 | 第77-79页 |
3 结果 | 第79-81页 |
·酶活性的鉴定 | 第79页 |
·酶动力学常数的测定 | 第79-80页 |
·反苯环丙胺对CYP 2A6野生株的抑制反应 | 第80页 |
·药物高通量筛选 | 第80-81页 |
4 讨论 | 第81-83页 |
第四章 基于HPLC分析人重组CYP2A6的酶动力学 | 第83-92页 |
1 材料 | 第83页 |
·酵母微粒体 | 第83页 |
·主要试剂 | 第83页 |
·主要溶液 | 第83页 |
·主要仪器 | 第83页 |
2 方法 | 第83-85页 |
·HPLC条件的确立 | 第83页 |
·HPLC最佳方案确定 | 第83-84页 |
·反应条件线性的优化 | 第84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84页 |
·酶动力学分析 | 第84-85页 |
·反苯环丙胺的抑制反应 | 第85页 |
3 试验结果 | 第85-88页 |
·HPLC条件的确立 | 第85页 |
·HPLC最佳方案确定 | 第85-86页 |
·反应条件线性的优化 | 第86页 |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86页 |
·酶动力学分析 | 第86-87页 |
·反苯环丙胺的抑制反应 | 第87-88页 |
4 讨论 | 第88页 |
5 小结 | 第88-89页 |
·结论 | 第88-89页 |
·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