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论文--中华民国早期(1912~1919年)论文

民国时期河北旗地变革研究(1912-1934)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3页
绪言第13-26页
 一、选题缘起第13-14页
 二、有关概念界定第14-16页
 三、选题意义第16-17页
 四、相关研究成果回顾第17-23页
 五、资料运用与论文框架第23-26页
第一章 清代河北旗地概况第26-42页
 第一节 河北旗地的缘起及演变第26-32页
  一、旗地的缘起第26-30页
  二、旗地的演变第30-32页
 第二节 河北旗地的构成第32-38页
  一、皇室庄田第32-34页
  二、宗室庄田第34页
  三、八旗庄田第34-35页
  四、八项旗租地第35-38页
 第三节 清末河北旗地丈放的滥觞第38-39页
 第四节 旗地私有化的必然性第39-42页
第二章 民国初年河北旗地概况第42-52页
 第一节 河北旗地的紊乱无序第42-44页
 第二节 河北旗地的县村状况第44-47页
  一、县级旗地存留状况第44-45页
  二、村级旗地存留状况第45-47页
 第三节 河北旗地面临的内外情势第47-52页
  一、外来压力第47-48页
  二、民众运动第48-50页
  三、财政窘迫第50-52页
第三章 民国时期河北旗地政策的表达与实践第52-87页
 第一节 河北旗地政策的表达第52-79页
  一、初露端倪第52-57页
  二、全面展开第57-73页
  三、仓促结束第73-79页
 第二节 河北旗地政策的实践第79-86页
  一、旗地政策在部分县份的“本土化”第79-80页
  二、旗地政策在各县的推进第80-86页
 小结第86-87页
第四章 民国时期河北旗地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行政效率第87-135页
 第一节 河北旗地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第87-95页
  一、北洋政府时期第87-93页
  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第93-95页
 第二节 河北各县旗地管理体系的实际操作第95-99页
  一、县级旗地管理体系的创办第95-96页
  二、县级旗地管理体系的具体操作第96-99页
 第三节 河北旗地管理人员的群体构成与效能第99-133页
  一、对正式人员——各级旗地经管机构人员的考察第100-113页
  二、对非正式人员——庄头的考察第113-133页
 小结第133-135页
第五章 民国时期拨补租地的清丈第135-143页
 第一节 拨补租地概况第135-137页
  一、拨补租地的由来第135-136页
  二、民国时期拨补租地的遗留情况第136-137页
 第二节 相关各方与拨补租地清丈政策的制定第137-142页
  一、旗地经管机构处理拨补租地决意的确定第137-138页
  二、受拨补方代表——租社的态度第138-139页
  三、拨补租地所在县分佃农的态度第139-141页
  四、清丈政策的最终制定第141-142页
 小结第142-143页
第六章 旗地地权变动中的博弈第143-183页
 第一节 旗人地主与佃户、庄头间的利益争夺第143-153页
  一、旗人地主与佃户第143-147页
  二、旗人地主与庄头第147-151页
  三、其他第151-153页
 第二节 民国政府与佃户、庄头间的权力较量第153-171页
  一、政府与佃户第153-171页
  二、政府与庄头第171页
 第三节 庄头与佃户、佃户与佃户间的争相上位第171-182页
  一、庄佃纠纷第172-179页
  二、佃佃纠纷第179-182页
 小结第182-183页
结语第183-186页
 一、变革之路:由旗到民第183页
 二、利益分配:孰优孰劣第183-186页
参考文献第186-197页
附录第197-251页

论文共2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周金文动词研究
下一篇:改造农民: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以山西省保德县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