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地产经营论文

农民工的住房问题--基于经济增长与社会融合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引言第9-19页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9-14页
     ·选题背景第9-13页
     ·选题意义第13-14页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4-17页
     ·研究方法第14-16页
     ·技术路线第16-17页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第17-19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9-34页
   ·住房在经济增长和社会融合中的关键作用第19-26页
     ·住房供给、劳动力供给与经济增长第19-20页
     ·居住环境、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第20-24页
     ·居住分割与社会分割的互相强化机制第24-26页
   ·中国城市中农民工的住房问题第26-30页
     ·农民工住房问题的外在表现第26-28页
     ·农民工住房问题形成的直接原因与内在机制第28-30页
   ·针对农民工的住房政策与政策变迁机制第30-32页
     ·中国的农民工住房政策第30-31页
     ·政策变迁机制第31-3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小结第32-34页
第3章 农民工住房问题的理论模型第34-48页
   ·模型的抽象和简化第34-36页
   ·模型的基本设定第36-37页
   ·住房市场模型第37-41页
     ·效用模型第37-40页
     ·租金模型第40-41页
   ·劳动力市场模型第41-44页
     ·人力资本积累模型第41-43页
     ·城市生产和损耗模型第43-44页
     ·工资和收入回报模型第44页
   ·总体模型第44-47页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4章 基于理论模型的比较静态分析和数值模拟第48-58页
   ·比较静态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介绍第48页
   ·提高农民工聚居区住房供给能力的影响第48-51页
     ·产业结构不变时提高住房供给能力对产出的影响第48-49页
     ·产业结构升级时提高住房供给能力对产出的影响第49-51页
   ·改良农民工聚居区居住环境的影响第51-54页
     ·产业结构不变时改良居住环境对产出的影响第52-53页
     ·产业结构升级时改良居住环境对产出的影响第53-54页
   ·改良政策的内生变迁第54-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5章 居住环境对人力资本积累影响的微观验证第58-71页
   ·数据来源第58-62页
     ·2008 年北京市“城中村”调查数据第58-60页
     ·2007 年北京市城镇住户基本情况抽样调查数据第60-62页
   ·模型形式及变量选择第62-63页
     ·模型形式第62-63页
     ·变量选择第63页
   ·实证结果第63-70页
     ·“城中村”和普通住房社区中劳动力人力资本积累速度差异第64-66页
     ·“城中村”居住环境对农民工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第66-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6章 农民工住房供给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实证研究第71-85页
   ·数据来源第71-73页
   ·模型形式及变量选择第73-76页
     ·模型形式第73-75页
     ·变量选择第75-76页
   ·实证结果第76-83页
     ·“城中村”住房供给对城市产出的影响第76-79页
     ·“城中村”住房供给对城市劳动力数量的影响第79-81页
     ·“城中村”住房供给对城市住房价格的影响第81-83页
   ·本章小结第83-85页
第7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85-90页
   ·主要结论第85-87页
     ·理论分析的主要结论第85-86页
     ·实证研究的主要发现第86-87页
   ·政策建议第87-88页
   ·不足之处与后续研究方向第88-90页
     ·本文不足之处第88页
     ·后续研究方向第88-90页
参考文献第90-95页
致谢第95-96页
附录A 理论模型部分假设的证明第96-102页
附录B 比较静态分析推导过程第102-106页
附录C 数值模拟计算过程第106-110页
附录D “城中村”供给的实证城市列表第110-112页
附录E 北京市“城中村”调查村列表第112-113页
附录F “城中村”农民工调查问卷第113-119页
附录G 2007 年城镇住户基本情况抽样调查问卷第119-12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临港工业区土地及岸线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下一篇:基于时间价格敏感型的短生命周期产品的供应链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