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油松林抗火性综合分析及调控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1 绪论 | 第8-21页 |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8页 |
| ·森林可燃物的研究 | 第8-11页 |
| ·林分抗火性的研究 | 第11-15页 |
| ·抗火性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林分抵抗高强度树冠火发生的研究 | 第13-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21页 |
| ·组成林分的各树种抗火性分析 | 第16-18页 |
| ·可燃物负荷量与潜在能量对抗火性的影响 | 第18-19页 |
| ·可燃物的垂直分布对抗火性的影响 | 第19页 |
| ·林分抗火性调控 | 第19-21页 |
| 2 研究地概况 | 第21-23页 |
| ·地理位置 | 第21页 |
| ·地形地势 | 第21页 |
| ·气候 | 第21-22页 |
| ·土壤 | 第22页 |
| ·植被 | 第22-23页 |
| 3 研究方法 | 第23-29页 |
| ·样地基本情况调查 | 第23页 |
| ·样地设置 | 第23页 |
| ·样地常规调查 | 第23页 |
| ·可燃物层次划分及分类标准 | 第23-24页 |
| ·样地生物量调查 | 第24-25页 |
| ·冠层载量调查 | 第24-25页 |
| ·树冠引发层生物量调查 | 第25页 |
| ·地表层生物量调查 | 第25页 |
| ·实验室测定 | 第25-27页 |
| ·含水率测定 | 第25-26页 |
| ·灰分含量测定 | 第26页 |
| ·热值的测定 | 第26页 |
| ·粗脂肪含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 ·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调查与赋值 | 第27页 |
| ·数学分析方法 | 第27-29页 |
| ·数据预处理 | 第27-28页 |
| ·可燃物潜在能量的计算 | 第28页 |
| ·树种抗火性综合指标的确定 | 第28-29页 |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9-44页 |
| ·树种组成对抗火性的影响分析 | 第29-35页 |
| ·树种理化性质测定 | 第29页 |
| ·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调查 | 第29-32页 |
| ·树种抗火性排序 | 第32-35页 |
| ·可燃物的负荷量与潜在能量对抗火性的影响分析 | 第35-37页 |
| ·可燃物垂直分布对抗火性的影响分析 | 第37-39页 |
| ·抗火性调控 | 第39-44页 |
| ·活可燃物控制 | 第39-41页 |
| ·林内杂乱物清理 | 第41-42页 |
| ·林木修枝 | 第42-43页 |
| ·树木基部保护 | 第43-44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4-46页 |
| ·结论 | 第44页 |
| ·讨论 | 第44-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 个人简介 | 第51-52页 |
| 导师简介 | 第52-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