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公序良俗引入民事审判的可行性分析 | 第11-18页 |
一、公序良俗引入民事审判的理论基础 | 第11-12页 |
二、公序良俗在民事审判中适用的必要性 | 第12-15页 |
(一) 弥补成文法局限性的客观需要 | 第12-13页 |
(二) 平衡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需要 | 第13-14页 |
(三) 推动民法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14页 |
(四)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需要 | 第14-15页 |
三、我国民事审判适用公序良俗的现实条件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公序良俗在民事审判中的适用准则 | 第18-28页 |
一、公序良俗适用的逻辑前提 | 第18-19页 |
二、公序良俗适用的基本要求 | 第19-21页 |
(一) 界限明确 | 第19-20页 |
(二) 以人为本 | 第20页 |
(三) 与时俱进 | 第20-21页 |
三、公序良俗适用的基本方法 | 第21-23页 |
四、违反公序良俗的判断标准 | 第23-26页 |
(一) 谁来判断 | 第23-24页 |
(二) 何时判断 | 第24-25页 |
(三) 如何判断 | 第25页 |
(四) 是否应考虑当事人的主观因素 | 第25-26页 |
五、违反公序良俗的法律后果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公序良俗在民事审判适用中的难题 | 第28-33页 |
一、公序良俗的内涵与外延难以界定 | 第28-29页 |
二、非理性因素导致公序良俗适用的随意性风险扩大 | 第29-31页 |
三、公序良俗界定的任意性会阻碍法治的进步 | 第31-33页 |
第四章 民事审判中公序良俗正确适用的思考 | 第33-38页 |
一、立法上公序良俗的“法制化”与“具体化” | 第33-34页 |
二、用价值判断方法弥补类型化方法的缺陷 | 第34-36页 |
三、明确只能在“实在法模棱两可或未作规定的情形下”才能适用公序良俗条款 | 第36-37页 |
四、公序良俗的裁判效力只能及于个案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