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保护学论文--水产药物学、药理学论文

阿维菌素对鲤鱼毒理效应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综述第12-23页
 1 农药的使用状况及其对水环境的污染第12-13页
 2 阿维菌素的理化性质及应用现状第13-15页
   ·化性质第13-15页
   ·阿维菌素的应用现状第15页
 3 阿维菌素的环境行为第15-16页
   ·阿维菌素的土壤结合力及其在土壤中的代谢第15页
   ·阿维菌素的水解及其在水环境中的归宿第15-16页
 4 阿维菌素的毒性毒理研究第16-21页
   ·阿维菌素急性毒性的研究第16-17页
   ·中毒机理研究第17-18页
   ·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研究第18-19页
   ·生理生化毒性的研究第19-20页
   ·生殖毒性研究第20-21页
 5 结语第21-23页
第二章 阿维菌素对鲤鱼的急性毒性第23-26页
 1 引言第2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3-24页
   ·材料与试剂第23页
   ·研究方法第23-24页
 3 数据处理第24页
 4 结果与分析第24-25页
 5 讨论与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阿维菌素对鲤鱼抗氧化酶系的影响第26-48页
 第一节 阿维菌素对鲤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第26-32页
  1 引言第2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6-27页
   ·材料与试剂第26-27页
   ·研究方法第2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27-31页
   ·不同作用时间下阿维菌素对SOD活性的影响第27-29页
   ·不同浓度阿维菌素暴露对SOD活性的影响第29-31页
  4 讨论第31-32页
  5 小结第32页
 第二节 阿维菌素对鲤鱼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的影响第32-36页
  1 引言第32-3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3页
   ·材料与试剂第33页
   ·研究方法第33页
  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3-35页
  4 小结第35-36页
 第三节 阿维菌素对鲤鱼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第36-41页
  1 引言第3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36-37页
   ·材料与试剂第36页
   ·研究方法第36-37页
  3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7-40页
   ·阿维菌素胁迫下鲤鱼肌肉和肝脏中GSTs活性的动态变化第37-39页
   ·阿维菌素胁迫下鲤鱼肌肉和肝脏中CAT和GSTs活性变化趋势对比第39-40页
  4 小结第40-41页
 第四节 阿维菌素对鲤鱼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的影响第41-46页
  1 引言第41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1-42页
   ·材料与试剂第41页
   ·研究方法第41-42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2-44页
   ·不同浓度阿维菌素暴露对XOD活性的影响第42-44页
   ·不同作用时间下阿维菌素对XOD活性的影响第44页
  4 讨论第44-45页
  5 小结第45-46页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四章 阿维菌素对鲤鱼肝脏损伤的初步研究第48-55页
 1 引言第48-49页
 2 材料与方法第49-50页
   ·材料与试剂第49页
   ·研究方法第49-5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0-52页
   ·不同暴露时间下阿维菌素对鲤鱼肝脏ACP、AKP和LDH的影响第50-51页
   ·不同暴露浓度下阿维菌素对鲤鱼肝脏ACP、AKP和LDH的影响第51-52页
 4 讨论与小结第52-55页
   ·讨论第52-54页
   ·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阿维菌素对鲤鱼性激素水平及性腺生化指标的影响第55-66页
 第一节 长期接触低浓度阿维菌素对鲤鱼体内雌二醇含量的影响第55-59页
  1 引言第55-5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56-57页
   ·试验生物第56页
   ·试验用水第56页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56页
   ·实验方法第56-57页
  3 结果与分析第57-58页
  4 讨论第58-59页
  5 小结第59页
 第二节 阿维菌素对鲤鱼精巢毒性作用的酶学研究第59-65页
  1 引言第59-60页
  2 材料与方法第60-61页
   ·材料与试剂第60页
   ·研究方法第60-61页
   ·数据处理第6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1-63页
   ·阿维菌素对鲤鱼精巢ACP的影响第61-63页
   ·阿维菌素对鲤鱼精巢AKP的影响第63页
   ·阿维菌素对鲤鱼精巢LDH的影响第63页
  4 讨论第63-64页
  5 小结第64-65页
 第三节 本章小结第65-66页
全文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5页
致谢第75-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吉富罗非鱼IGF2基因分离及其多态性与鱼体型、增重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罗非鱼肌动蛋白基因启动子与生长激素基因的克隆及在真核细胞中的活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