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引言 | 第6-10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6页 |
研究现状和资料综述 | 第6-8页 |
研究对象、方法和写作框架 | 第8-9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9-10页 |
第一章 谈判的理论分析 | 第10-23页 |
第一节 谈判含义的界定 | 第10-12页 |
第二节 谈判类型及特点 | 第12-14页 |
第三节 谈判结构的分析 | 第14-17页 |
第四节 谈判的形成过程 | 第17-18页 |
第五节 谈判达成协议的平衡点 | 第18-19页 |
第六节 谈判评估的理论标准 | 第19-23页 |
第二章 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理论分析 | 第23-37页 |
第一节 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相关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23-27页 |
第二节 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类型和特点 | 第27-28页 |
第三节 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结构的分析 | 第28-30页 |
第四节 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形成过程 | 第30-35页 |
第五节 中美知识产权谈判达成协议的平衡点 | 第35-37页 |
第三章 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整体评估 | 第37-44页 |
第一节 谈判中两国谈判意愿的分析 | 第37-39页 |
第二节 谈判中两国谈判策略的分析 | 第39-41页 |
第三节 谈判中两国谈判目标的分析 | 第41-42页 |
第四节 对中美双方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评价 | 第42-44页 |
第四章 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影响因素 | 第44-59页 |
第一节 知识产权内在的性质 | 第44-45页 |
第二节 中国与美国不同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标准 | 第45-46页 |
第三节 美国国内的经济政治因素 | 第46-55页 |
第四节 两国的文化因素 | 第55-58页 |
第五节 其他因素 | 第58-59页 |
结论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