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21页 |
1 隐蔽假说(Cryptic Hypothesis,CH) | 第11-14页 |
·论点 | 第11-12页 |
·推论 | 第12页 |
·证据 | 第12-13页 |
·反证 | 第13-14页 |
2 模仿雌性假说(Female Mimicry Hypothesis,FMH) | 第14-16页 |
·论点 | 第14页 |
·推论 | 第14-15页 |
·证据 | 第15页 |
·反证 | 第15-16页 |
3 减少投资假说(Reduced Investment Hypothesis,RIH) | 第16-17页 |
·论点 | 第16页 |
·推论 | 第16-17页 |
4 冬季适应假说(Winter Adaptation Hypothesis,WAH) | 第17页 |
·论点 | 第17页 |
·推论 | 第17页 |
·证据 | 第17页 |
5 状态信号假说(Status Signaling Hypothesis,SSH) | 第17-18页 |
·论点 | 第17-18页 |
·推论 | 第18页 |
·证据 | 第18页 |
·反证 | 第18页 |
6 假说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7 白腹短翅鸲的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第一章 研究地自然概况 | 第21-23页 |
1 地理位置 | 第21页 |
2 地形地貌 | 第21页 |
3 气候概况 | 第21页 |
4 植物资源 | 第21-22页 |
5 动物资源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栖息地质量的研究 | 第23-33页 |
1.前言 | 第23页 |
2.研究方法 | 第23-27页 |
·捕捉方法 | 第23-24页 |
·栖息地取样方法 | 第24-26页 |
·取样方法 | 第24-25页 |
·样方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亚成体羽毛数据采集的方法 | 第26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6-27页 |
3.结果 | 第27-30页 |
·影响白腹短翅鸲栖息地选择的生境因子 | 第27-28页 |
·成体和亚成体选择生境因子的差异 | 第28页 |
·成体和亚成体栖息地质量的差异 | 第28-30页 |
·亚成体栖息地质量与羽毛面积比例的关系 | 第30页 |
4.讨论 | 第30-33页 |
第三章 领域中心分布的研究 | 第33-47页 |
1.前言 | 第33-34页 |
2.研究方法 | 第34-35页 |
·领域中心点坐标的采集 | 第34页 |
·计算亚成体与其邻居的距离和数目 | 第34-35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5页 |
3.结果 | 第35-44页 |
·白腹短翅鸲领域中心的分布 | 第35-37页 |
·亚成体羽色面积与其到最近的成体和亚成体距离的关系 | 第37-38页 |
·亚成体羽色面积与其周围成体和亚成体数量的关系 | 第38-44页 |
4.讨论 | 第44-47页 |
第四章 鸣声特征分析 | 第47-53页 |
1.前言 | 第47页 |
2 研究方法 | 第47-49页 |
·鸣声术语 | 第47-48页 |
·鸣声录制 | 第48页 |
·鸣声测量 | 第48-49页 |
·数据分析 | 第49页 |
3 结果 | 第49-52页 |
·鸣唱特征 | 第49-50页 |
·沙河滩和八度白腹短翅鸲的鸣唱差异 | 第50-51页 |
·成体和亚成体的鸣唱差异 | 第51-52页 |
4 讨论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答辩委员会决议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