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序言 | 第6-9页 |
第一章 唐传奇与《聊斋志异》在侠义题材小说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 第9-12页 |
一、唐传奇树立了文言武侠的典范 | 第9-10页 |
二、《聊斋志异》拓展了侠义的范畴—自上而下,侠在民间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唐传奇与《聊斋志异》侠义题材的主要类型 | 第12-23页 |
一、唐传奇中侠义题材的类型 | 第12-16页 |
(一) 快意恩仇,扶危济困的侠义题材作品 | 第12-13页 |
(二) 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侠义题材作品 | 第13-15页 |
(三) 济国安民,有经世之志的豪侠题材作品 | 第15-16页 |
二、《聊斋志异》中侠义题材作品的类型 | 第16-23页 |
(一) 传统侠义题材的再现 | 第16-18页 |
(二) 另类侠义题材 | 第18-21页 |
(三) 零星散见的侠义行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侠义题材重心的转换---从凸显时代理想到对民间精神的广泛传播 | 第23-31页 |
一、《聊斋志异》与唐传奇侠义题材的血缘关系 | 第23-24页 |
二、《聊斋志异》与唐传奇侠义题材作品的相异处 | 第24-31页 |
(一) 侠的主体身份有所变化 | 第24-28页 |
(二) 侠客行侠的目的不同 | 第28-29页 |
(三) 侠义行为的精神实质不同 | 第29-31页 |
第四章 探索侠义题材重心转换的原因 | 第31-41页 |
一、政治环境的改变是侠义题材重心转换的外在客观原因 | 第31-33页 |
二、社会思潮的嬗变是侠义题材作品重心转换的主要诱因 | 第33-36页 |
(一) 唐代侠风对文学的影响 | 第33-35页 |
(二) 明清两代社会思潮对《聊斋志异》创作的冲击 | 第35-36页 |
三、创作主体心理意识的变化是侠义题材重心转换的内在主观原因 | 第36-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附录 | 第45-46页 |